伊城以下的黃河不是空間的,而是時間的。它在西部山區、高原和下遊丘陵夾持的“C”形低地上曾經多次改道。把它前前後後的河道標繪在一張圖上,得到的是一張缺口扇麵。在這個殘缺扇麵上,沒有什麼事件能夠跟這條大河脫離幹係。
河流史把周定王五年大改道上溯至大禹治水時期的河道稱為“禹貢河”。這段河道在伊城以西受山勢阻擋轉向東北,經太行山與山東丘陵之間的低地流向渤海。大禹治水之前的河道,則被古人稱為“山經大
未解鎖章節
想要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下載 APP 解鎖更多精彩章節
掃碼或復製鏈接到手機瀏覽器進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