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天起。
我就不怎麼讓爸媽給我買東西了。
可是,流言流語並沒有因此消失。
一天早上,我買早餐回來碰見幾個鄰居在樓下帶著女兒玩兒。
我走過去之後,聽見他們悄悄議論。
“呀!整天“啃老”的人也會去買早餐?”
“切,說不定,錢還是老李給的。”
“養個這樣的女兒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去遊樂場鍛煉,所有人的眼光恨不得黏在我的身上。
連經常一起鍛煉的搭子們,也不在和我說話。
也不會約我一起去鍛煉。
“李敏真的是在家“啃老”?”
“誰知道呢?但是她也確實沒上班。”
“我猜是真的,倩倩可能經常看到她問爸媽要錢。”
有一次我去的晚了,大老遠的就聽見他們在討論。
她們看見我之後,如無其事的散開繼續鍛煉。
他們也不願意像之前一樣和我互相交換健身器材。
即便是結束回家也不願和我一起。
“我們先走了。”
隻留下一句話,她們快速的離開,生怕走的慢了,我會跟上去。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糾結於我有沒有“啃老”?
我隻是居家工作了而已,並不是完全躺平了呀?
況且我在回家之前,也是提前給家裏預交了一年的生活費的。
媽媽當時還說。
“傻孩子,回自己家交什麼錢?你自己留著花。”
但是我還是堅持給了錢,就當自己租房下館子了。
如果我是真的“啃老”不知道要被噴成什麼樣子了。
我也曾嘗試過給他們解釋。
一次在一位鄰居家的升學宴上。
隨完禮後,我找了一張桌子坐下,隻有我一人。
快開席前,管事兒讓我去其他桌子拚桌。
隻要我眼神掃到之處,她們都趕緊看向別處。
我攥緊了手,鼓起勇氣走到看起來比較和善的一桌。
“我可以坐這裏嗎?”
“我們還有人沒來,你去其他桌子坐吧。”
一個阿姨開口拒絕。
“王嫂子,你拒絕的對,可不能讓咱們得孩子和她一桌,都學著在家“啃老”可咋整,咱就不像老李兩口有退休金。”
另一個年輕些的阿姨說。
“我是有給錢的?我沒有“啃老”。”
我急促的說道。
“你的錢不還是老李給的?”
年輕阿姨白了我一眼。
“不是的,錢都是我自己掙得.....”
我更急了。
“行了行了,大家心知肚明。”
年輕阿姨打斷了我的話。
一臉的不耐煩。
看來他們對真相並怎麼關注。
隻是對自己認為的結果比較認可。
管事兒見我一直沒找到地方做,就直接把我安排在離他最近的地方。
桌子上的人默默翻了個白眼。
雖然她們沒說什麼,可菜端上來,我的麵前隻有一盤花生米。
隻要我想夾其他的菜。
他們就會合夥搶走我要夾的那個菜。
最後,我放棄了這頓飯。
默默轉身離開。
不曾有一人關注我。
仿佛我不曾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