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給我分配的“書房”不過是個清理出來的雜物間。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那個老舊卻寬敞的書櫃。
我站在書櫃前,指尖輕輕劃過那些積滿灰塵的舊書。
突然,我的手停在了一個熟悉的筆記本上。
林芷柔大學時期的筆記本,我不會認錯。
翻開第一頁,各種建築草圖和靈感記錄映入眼簾。
我隨意翻閱著,心想這不過是她的普通筆記。
直到翻到中間幾頁,我的心猛地一沉。
那幾張手繪草圖,風格與我大學早期未公開的作品極為相似。
其中一張螺旋上升結構的概念圖,正是我為內部競賽設計的初稿。
那份設計我從未對外展示過,隻存在我的私人硬盤裏。
記憶如潮水般湧來,林芷柔曾向我借過電腦。
她說她的電腦壞了,需要備份資料。
我當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甚至還告訴她密碼。
現在想來,她借電腦的時間點,正好是我完成那份初稿之後。
我的手開始顫抖,憤怒與震驚交織在一起。
放下筆記本,我立刻拿出手機登錄雲端硬盤。
找到那個加密文件夾,裏麵存放著所有設計文件。
對比時間戳和林芷柔筆記本上的草圖,我的心沉到了穀底。
她偷了我的設計概念,還若無其事地在我麵前炫耀她的“才華”。
我曾經以為她隻是性格強勢,沒想到她卑鄙到這種地步。
手機震動打斷了我的思緒,是國際建築設計協會的郵件。
“恭喜您以蘇晚晚的身份獲得本年度國際建築設計金獎。”
我盯著屏幕,手指不受控製地顫抖著。
郵件邀請我下周親自前往倫敦領獎。
我嘴角微微上揚,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
然而下一秒,顧言深的消息就將我拉回現實。
“本周末有家族內部設計評審會,你必須出席。”
冰冷的文字背後是不容拒絕的命令。
我還沒來得及回複,林芷柔的消息也跳了出來。
“晚晴姐,周末的評審會,你有沒有準備作品呀?需要我幫忙參謀一下嗎?”
她的語氣熱情洋溢,仿佛從未偷過我的設計。
我盯著屏幕,怒火在胸腔燃燒。
她以為我還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蘇晚晴嗎?
我深吸一口氣,平複情緒,簡單回複:“不用了,謝謝。”
放下手機,我打開電腦,開始查找林芷柔近幾年的參賽記錄和獲獎作品。
我要看看,她究竟用了我多少東西。
一張張作品在屏幕上閃過,我的心越來越冷。
她的每一次“靈感迸發”,都能在我的舊設計中找到影子。
我備份了筆記本裏那些可疑的草圖照片,開始梳理證據。
這些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不夠優秀,才會被她壓一頭。
原來,我的“不如她”,是建立在她偷竊我創意的基礎上。
我冷笑一聲,關上電腦。
倫敦的金獎與家族的評審會,我隻能選擇一個。
但在此之前,我要讓林芷柔付出代價。
我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蘇晚晴。
我是“Ember”,國際建築設計金獎得主。
而林芷柔,不過是個靠偷竊他人創意的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