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地原來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西部,北靠岐山,南臨渭河。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三個奴隸製王朝,其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市),故稱。周武王去世後,周公竭力輔政,他東征平息商殘餘勢力叛亂,確立宗法製並創立典章製度,先後分封數十個諸侯,以捍衛周王室,使新王朝的統治得以鞏固。
西周農業比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當時用青銅製作的農具較商朝多,更便於墾殖。西周的手工業種類很多,分工更細,號稱“百工”,產品完全被周王和貴族壟斷。土地製度是以井田製為主的奴隸主貴族土地所有製。
西周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至西周中期後,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公元前841年,西周都城鎬京發生“國人暴動”,驅逐殘暴荒淫的周厲王,嚴重動搖了西周王朝的統治。中國曆史確切年代記載,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此後,雖出現過“宣王中興”,但西周王朝已不能扭轉其走向衰弱的局勢。
西周自公元前11世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滅亡,共享國250年,傳11代12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