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總是問時間都去哪裏了,而是應該問問自己一天都幹了些什麼。在對待時間這個問題上,你有沒有主動規劃,有沒有合理調配?規劃人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規劃自己的時間,跟著做,你就是自己的規劃師。
爭取時間,像談戀愛一樣主動
每天睡覺之前,很多人都會回想一下自己白天的經曆。其中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事情卻也做得不夠多,而且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天的時間到底去了哪兒呢?對於粗心大意的人來說,即便他們一時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也不會對他們的行為帶來多大的指導意義。而隻是繼續這樣忙忙碌碌地一周接著一周,一月接著一月,一年接著一年。等到年終總結的時候,心裏最大的疑惑還是時間都去了哪兒?
而對於有心之人,當他們思考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明白,這正是他們需要改變的時候。如果是每天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不知道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裏,那我們首先就要反思幾個問題:我對待自己時間的方式是否合理?為了讓時間變得更加高效,我是否有主動並且提前去安排和規劃?或者隻是聽之任之,在受時間的支配?
有一對靠種地為生的夫妻住在深山裏,有一天早上,男子起床對老婆說,自己要早點去地裏看看,準備今天耕完屋後的那塊地。可是,當他到達屋後的農田時,他才發現機器沒油了,沒辦法耕地,所以他馬上又起身準備去給機器加油。剛想到這裏,他又突然記起家裏的四頭豬崽還沒有人喂,他又擔心沒吃飯的豬崽被餓瘦了,於是他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先不給機器加油,而是回家喂豬。
正在他往回走的時候,路過了家裏的小倉庫,看到倉庫門口躺著幾個土豆。而這幾個土豆又讓他聯想到自己在地裏剛種下的土豆,想到這會兒那些土豆應該已經發芽了,必須要過去看看。所以,男子又改變了自己的方向,朝地裏的土豆走去。
沒走幾步,他又經過了家裏堆放柴禾的木房,突然又想起老婆前幾天跟自己說過家裏的柴快燒光了,得運一些柴回去了。於是他走近柴房,剛一推開門,發現有一隻受傷的雞躺在柴房的角落,他定睛一看,認出那是自己家裏丟失的那隻雞。於是他又想先把雞抱回家,給它包紮一下受傷的腿部。
就這樣反反複複,男子想到一件新的事情便忘了之前的任務。從太陽剛升起就出門,一直到太陽下山才回家,這樣早出晚歸地忙了一天,可是卻什麼也沒有幹成。地沒耕,豬沒喂,柴禾沒有運,小雞也沒救成,但一天的時間卻實實在在地過去了。
很多人都可以在這個男子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時時刻刻都在受手上事情的支配,似乎沒有一點主動權。在圖書館的自習室,本來想安安靜靜地看一下書,結果突然想到一個好玩的遊戲,於是馬上拿起身邊的手機,才玩了兩局就到了吃飯的時間。
於是收拾好東西去食堂,想著下午再繼續看書。等到下午的時候,又刷到好玩的微博,忍不住和朋友分享了截圖,結果一來二去聊了整整一個下午。看著自習室桌子上擺好的書,又想到晚上再來繼續看書。可到了晚上,有朋友約著出去逛夜市,看書這件事情又拋到了腦後。這就是我們忙碌而一事無成的一天,不知道中招的人有多少?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種地的男子準備要耕地之前就將自己的工具檢查一遍,並及時地為機器加好油,那麼,這一天的時間,最起碼能保證屋後的地耕完了。而對比一下我們,如果我們能規劃好自己的學習時間,給自己製定一個學習任務,並嚴格按照要求來執行,而不是毫無準備和規劃,任由事情牽扯著自己,走到哪裏就想到哪裏,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話,學習成績想不提高都難。
我們把這種對時間的主動出擊比喻成一種男人對女人的主動追求,兩個人想要達成戀愛關係,那一方對另一方的主動表白是必不可少的。同樣,想要掌控自己的時間,那就必須得主動對時間進行有效規劃,這樣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智慧屋】
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
做時間規劃之前,我們首先要對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做一個有效篩選。所謂有效篩選就是要分清事情的主次,按照事情對我們的重要程度來進行一個分類和排序。比如你既想複習功課又想和朋友逛街,這個時候你就要明白複習功課對你來說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規劃出來的時間表才是最可行最有效的。
如何規劃要因人而異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規劃自己時間的時候,會旁觀模仿別人的規劃經驗,然後分文不動地照著搬過來。在別人的規劃表裏,寫著六點起床,然後你給自己規定的也是六點起床,卻忽略了別人睡覺的時間比你早了足足一小時。所以,我們說主動去安排自己的時間,並不是說要和那些看起來優秀的人保持同樣的步調,而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準自己的工作時間點。隻有通過這種方式做出來的計劃才最適合自己,也才容易讓自己照計劃行事,並且更久地堅持下去。
不要讓計劃書變成一張廢紙
計劃寫得再漂亮,不去執行的話還是一張毫無意義的白紙。既然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製定了一份適合自己的時間計劃表,最後的實行才是不容忽視的一步。當然,想要從剛開始的懶散雜亂變成最後的高效有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計劃書出來以後,我們可以分兩步來完成,即時間點部分和內容部分。第一步,你要遵守自己列出來的時間點,即到什麼時間就做什麼事情。即使手頭上沒有完成的工作也要暫且放一放,形成一種時間意識。
第二步,當你的時間意識形成以後,如果還有工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那你就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了:是否需要適當地提高一下工作效率?是否需要稍微調整一下時間計劃表,給這項工作留出更多的時間?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計劃表,最終讓你工作得心應手的那份計劃,也就是最適合你工作和生活狀態的那份計劃就可以確定了。而在這個不斷調整和修改的過程中,你的時間管理意識和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