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誘惑,來讓我們走出自己的軌道,麵對著諸多的誘惑,說不動心是假話,但有的人卻能在誘惑麵前,保持自己的人性。這樣的人他明白自己生活的目的,同時,也明白人生目標的方向。
在聖經中記載著這樣的一則故事:上帝在創造了人類之後讓他們去看守伊甸園,園中有一棵蘋果樹——結滿了禁忌之果,夏娃最終沒有抵製住誘惑而與亞當品嘗了這種神秘而妖豔的果實之後被雙雙貶入人間,從此人們不得不世世代代承勞作與生育之苦。有人說這是為了獲得智慧而付出的代價;有人說這是那條唆使夏娃的是蛇的過錯;我認為,這是沒有抵擋住一位隨我們同行的“老朋友”的引導。他的名字叫誘惑。從我們降生起就有了這個如影隨形的“夥伴”,在忙碌的時候,他改名叫作安逸;在疲憊的時候,他被喚作輕鬆;在壓力麵前,他又更名為逃避。這個“誘惑”有著千百副麵孔,讓你猜不透,也摸不著,即使知道了他的存在,可還是無法預料到底哪一個才是他。
古希臘的神話中,赫拉坐上了金椅,卻不得不將維納斯陪嫁給一個醜陋的神,這是一個多大的恥辱;在中國上古的記載中,紂王為了去貪戀酒池肉林的生活,卻從一個英雄變成了一個瘟神,葬送了自己的國家。這都是大的方麵的誘惑,再拿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學習中聽到模糊不清的從電視裏傳來的聲音,去看一會吧;作業還沒有寫完,卻發現手邊恰有一本沒有讀完的小說,把它讀完吧。結果要做的事情全部都沒有做成,白白浪費了大好的時光。
其實隻要在麵對誘惑時稍微堅定一點點,好運和勝利女神就會向你微笑。著名CEO唐駿初到國外留學時,沒有為外界的光鮮所吸引,塌心下心來搞研究。馬克思沒有接受高薪的工作,一生忍受他人的救濟而潛心著書。這都是忍住誘惑而成功的典範。
不可否認,我們身處的世界太多彩,有意或無意中總會被外物所左右,從而離自己的軌跡越來越遠,甚至會走入一個萬劫不複的深淵。可是回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不去品嘗那似熟未熟的“蘋果”,專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最終所得到的是不是會更多呢?至少不是那一口沒有回味的甘甜。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伊甸園,少觸碰那誘惑之果,用心去經營自己的天地,才會更好的發展下去。
如果麵對夏娃那火紅誘人的蘋果,你會怎樣選擇?
這個問題提的有些尖銳,但卻是我們不得不麵對的問題,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麵對各種誘惑,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謂對人生的考驗,誘惑占了主要的位置。有些人,就是禁不起誘惑,才迷失了自己。在佛家看來,心是一切的根源,有顆巍然不動的心,就會對一切不現實的誘惑SAY NO。保持清醒的自己,會活得更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