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物欲太盛,人太累
人們常說,欲望越多,人活得越累,但生活中的我們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欲望的陷阱而無法自拔,對於欲望,戴爾·卡耐基曾這樣告訴我們: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隻能吃三餐,一次也隻能睡一張床——即使一個挖水溝的人也能做到這一點,也許他們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在無聊的時間裏,你是否也曾感歎過太累,生活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但一味的抱怨不能讓我們的生活獲得輕鬆,與其花時間去做無用功,不如找出太累的根源,去麵對和解決。
一個人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複雜,需求其實很簡單,隻是我們在意識裏將其複雜化。過盛的物欲,讓我們的心靈失去了光澤,精神世界出現了空虛,始終活在一種累的狀態下,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到疲憊不堪。這些多餘的欲望,就是壓得我們直不起腰的罪魁禍首。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圓滿幸福的生活,都盼望安居樂業,這是人情世故,但是,假如把這種欲望變成不合法的欲求,變成無恥境的貪心,那我們就無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隸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窮人,他窮得連床也沒有,隻好躺在一張長凳上。窮人經常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如果我發了財,決不做吝嗇鬼……”
這天,窮人身邊出現了一個神仙。神仙對他說道: “好吧,你就要發財了,我這就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神仙又說:“這錢袋裏永遠有一枚金幣,是拿不完的。但是,在你覺得夠了的時候,就必須把錢袋扔掉,才可以開始使用那些金幣。”說完,神仙就不見了。在他的身邊,真的出現了一個錢袋,裏麵裝著一枚金幣。窮人把那枚金幣拿出來,裏麵又有了一枚。於是,窮人不斷地往外拿金幣,他一直拿了整整 一 個晚上,金幣已有一大堆了。他想:這些錢已經夠我用一輩子了。到了第二天,他很餓,很想去買麵包吃。但是,在他花錢以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他舍不得扔掉那件寶貝,他又繼續從錢袋裏往外拿錢。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的時候,他就總覺得錢還不夠多。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旁邊的金幣也越積越多,以至於完全可以去買吃的、買房子、買最豪華的車子。可是,他總是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再多一些才好。”
他不吃不喝拚命地拿錢,金幣已經快堆滿一屋於了,但他卻變得又瘦又弱,臉色臘黃。他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金幣還在源源不斷地出來啊!
很快地,他成了一個看起來非常衰老的人,但他還是在用顫抖的手往外掏金幣。最後,由於又累又餓,他死在了自己的長凳上,旁邊堆放著大堆金幣。
如果故事中的人物能夠少一些欲望,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生命去享受財富,他的欲望讓他的心靈一直處在不滿足的狀態,結果是財富有了,命卻沒了,人財兩空,何苦呢?
很多人覺得這個故事很假,真的假嗎?麵對著誘惑,我們又有幾個人能真的保持清醒?
在大千世界中,想不開的人很多,人們總是為了得到更多,而忽視比物欲更重要的生命,這種理論在旁觀者看來是十分可笑的,沒有命,要錢有什麼用?但中國有句話叫“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棋局中,看不清物欲的本來麵目,致使一個又一個悲劇反複上演。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住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隻有你在太陽下山之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個人不要命地跑著,太陽偏西了還不滿足,太陽下山之前他是跑回來了,然而人筋疲力盡了,倒地而亡。
看,又一個因貪婪而不要命的人。這就是物欲設下的困局,能夠走出去的,都是擺脫物欲,活得瀟灑的自在人。
人生的很多懊喪都是因為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其實我們辛辛勞苦地奔走忙碌,終極的終局不都是隻午剩下掩埋我們身體的那點土嗎?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操控的,活得累,隻是心中有太多的欲望,在欲望的安排下,不得不為了權力為了位置,為了金錢而削尖了腦袋向裏鑽。我們經常感到不滿意,那是心中那份貪婪讓驅使我們瘋狂的向前跑,在無奈中透支著精神與生命。拿一麵鏡子看一下自己的心,它早已被貪婪折磨的支離破碎,想一下吧,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苦為了一切不需要或不切實際的欲望,而讓自己活得太累呢?簡單一點,也許我們就能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陽光。有陽光的世界才是溫暖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