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別人難,認識自己更難。一個人能不能修改自己,關鍵要看能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要認識自己是一件殘酷的事情。
因為你會發現自己長得很醜,沒有過人的才能,不會伶牙俐齒,動作笨拙,一無是處。
你也會覺得自己長得很漂亮,無所不能,傲視群雄,敏捷矯健,完美無缺。
然而,這一切都是自我感覺。
在社會現實麵前,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下麵我們來看一位大學生求職之後的自我認識與感受:
“大學畢業,找個好工作,對任何人都是件大事,我也不例外。念了十多年書,早就盼望著找到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我學的是空調專業,可大學期間我對自己的專業一直沒有什麼興趣。五年來,我一直從事著各種不同的業餘工作和兼職工作,從工人、服務員、推銷員、秘書到夜總會舞台監督、心理谘詢員……我覺得自己英語還不錯,電腦操作也比較熟練,又有若幹兼職工作經驗,相貌氣質也不太差,於是,我抱著極大的希望,滿懷信心地參加了人才招聘會。
由於自認為條件不錯,我更鐘情外企,於是在場內上千國內公司中,隻挑揀著遞出了幾份簡曆,便直奔專門是外企招聘的展館。
這裏有不少世界聞名的大公司,廣告也幾乎全用英文書寫,我心想:幸虧我的英語還不錯。我一家家展台走過去,看著應聘條件,越看越心涼,因為無論技術人員還是管理人員,最少需要二至三年工作經驗。隨著一路走,我一邊看著別人怎麼求職。幾乎每個展台前,人們都在用英語交流,其流利程度,我掂量掂量自己,恐怕差得不是一點半點。原來的張狂已經被我統統收了起來,心也變得越來越虛。
正當我心灰意冷又不肯服輸時,一位小姐把一張宣傳材料遞到我眼前,上麵介紹的是美國B公司。B公司從事的是策略谘詢顧問業務,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我不禁又躍躍欲試了。我拿出自己的英文簡曆,忐忑不安地等待麵試。幾分鐘後,一位麵帶微笑的男士坐在我的對麵。他用英語問我為什麼想來B公司,不知是心情緊張,還是對英語有些生疏,我開始沒有完全聽懂,隻好硬著頭皮請他重說一遍。他又讓我舉出一個認為做得最成功的商業案例。天哪,我什麼時候做過生意!他又讓我談談工作中獲益最大的事情,沒等我說幾句,他就很客氣地打斷了我的話:“謝謝,如果聘用你,我們會在兩周內與你聯係。”
出了展館,我的心情很複雜,也很傷心,這個結果對一向很自信的我絕對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同時也不禁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曾為之自豪的工作經曆和英語水平都沒有想像中的分量,那麼,我的優勢究竟在哪兒呢?我不禁對自己的能力和自信產生了懷疑。
這位大學生終於在現實麵前真正認識了自己,這就說明認識自己不僅僅是自我感覺,而是要從多方麵來實現的。
社會學給我們指出了認識自己的三個途徑:
一是在和別人的比較中認識自我。《鄒忌諷齊王納諫》裏,鄒忌不斷地拿自己與徐公比較,從不同人的回答中正確地認識了自己,並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突破了蒙蔽,超越了自我。通過和他人比較,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如上例中的大學生在和別人的比較中才發現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別人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才突破了原來自我感覺良好的蒙蔽。
二是從別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人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的言行相貌,自己難以判斷其正誤,別人是一麵鏡子,照得很清楚,別人的評價是綜合了更多的比較得出來的,因而在一般情況下是比較真實的,聽聽別人的評價會有助於認識你自己。
三是從自己的實踐中認識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情?長於什麼?拙於什麼?成功了多少?失敗了多少?通過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就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是認識自己的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徑。
正確地認識自己,就要麵對現實的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承認自己。不能因為自己有那麼多的缺陷與不足而自卑、自輕、自賤。也不能因自己有許多的優點而自傲、自滿而沾沾自喜。
客觀地認識自己,才能管改變自己,朝著成功人生邁進。
有些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沒有勇氣接受自己的缺陷,極力掩飾,或者刻意偽裝,這樣就會形成病態人格,無法改變自己。
一位知識分子看到商海容易發財,毫不考慮就辭去了工作,下海經商,不料兩年下來,血本無歸,自己也無處安身。
有一個學生,一心想創作,整天隻是寫呀寫,一篇篇小說寄出去,如泥牛入海。結果學業沒有學好,創作也沒有成功的跡象。
這些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結果。
當年,傅雷先生的兒子也一心想成為文學家,傅雷及時指出兒子的長處不在創作,而在於研究。兒子聽取了父親的勸告,認識了自己,選擇了適合於自己發展的人生道路,最後在研究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認識自己,就是要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接受自己並不完美的地方,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現有的條件出發發展自己,才能實現符合自己的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