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解放洛陽解放洛陽
林可行

第二部 轉戰豫西

第二部 轉戰豫西

1947年7月,毛澤東主席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主持召開會議,更具體地部署了戰略反攻問題。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陳賡司令員於7月19日到達小河村,領受了新的任務:渡河南進,首占潼關、洛陽、鄭州段,爾後向鄂北、豫西、陝南進擊,創建豫陝鄂根據地,以調動敵胡宗南部回援,配合陝北與大別山我軍作戰。

毛澤東要求陳賡:“一定要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打出去。

一、毛澤東:破釜沉舟打出去

1947年7月,毛澤東主席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主持召開會議,更具體地部署了戰略反攻問題。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陳賡司令員於7月19日到達小河村,領受了新的任務:渡河南進,首占潼關、洛陽、鄭州段,爾後向鄂北、豫西、陝南進擊,創建豫陝鄂根據地,以調動敵胡宗南部回援,配合陝北與大別山我軍作戰。

毛澤東要求陳賡:“一定要以破釜沉舟的決心打出去。”

7月27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命令,決定以第4縱隊(轄第10、第11、第12、第13等4個旅)、第9縱隊(大反攻前新建的1個野戰縱隊,轄第25、26、27等3個旅,由秦基偉同誌任司令員,黃鎮任政治委員)、第38軍(原為國民黨西北軍楊虎城部,起義後經整訓於1946年9月24日正式命名,下轄第17、55兩師共4個團,軍長孔從周,政委汪鋒)及太嶽軍區之22旅,共8萬餘人組成陳賡、謝富治集團,由陳賡任前委書記,統帥大軍,挺進豫陝鄂。太嶽區還組織了幾萬民工隨軍渡河支前。

1947年8月上旬,陳司令員在陽城召開前委會議,傳達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指示並討論渡河部署。會議確定分左、右兩路縱隊渡河。22旅、38軍為右縱隊在茅津渡以東渡河,爾後以一部向東奔襲張茅鎮和觀音堂車站,以策應左縱隊作戰。其主力則向西南方向發展,威逼陝縣並向西迂回大營車站切斷靈陝之間敵人的聯絡,抗擊、牽製從陝西東援之敵。4縱和9縱為左縱隊,在濟源、垣曲間渡河,渡河後攻占新安、澠池,並相機攻占洛陽。陳司令員把主力集中於左縱隊,是考慮到這一帶戰場寬闊,便於大部隊運動,逼攻洛陽,可以吸引較多的國民黨軍來豫西,以減輕劉、鄧大軍主力挺進大別山的壓力。渡河時間定在8月19日。

由於黃河中遊暴雨連綿,我軍渡河地區河水猛漲。靠數量有限的小渡船和用油布包幹草、麥秸做成的渡河工具,是渡不過去的。陳司令員急忙向中央軍委和劉、鄧首長及晉冀魯豫中央局發電報報告水情。劉、鄧首長很快回電並報中央軍委,大意是:他們向大別山開進順利,情況不太緊急,要陳賡不必冒暴漲的河水強渡,可遲些時日安全強渡河。

渡河的前一天,陳司令員於指揮所的一間茅屋裏,召集了有周希漢、李成芳、陳康等旅長參加的會議,再次研究渡河的問題。他向旅長們說:“我們對黃河南岸的敵情掌握得並不很準確,他們隨時都有增加兵力的可能。如果是在陸地作戰,敵人就是增加1個師我們也不怕。渡河作戰就不一樣了,黃河水急浪大,我們的船又小又少,倘敵人再有準備,秘密增兵,就麻煩了,那就不是偷渡了。我們事前就要有充分的應急準備。”

自8月22日夜發起渡河作戰後:我左路縱隊於23日淩晨5時開始偷渡。第10旅29團3營,以15分鐘的速度,一並突破黃河天險登上敵岸,隨即攻占敵北村、西沃等據點,俘敵50餘人。接著乘勝向縱深發展,至當日12時占領敵穀堆坡、拴馬樹一線陣地,並以主力一部向袁家莊、朱家凹前進,由側背向石頭山之敵攻擊。第13旅首次強渡未成,後經火力掩護及第10旅一部策應,12時強渡成功並占領椿樹坪、香頭廟陣地。此時,我先頭部隊除第10旅留29團圍攻石頭山之敵外,主力則向洛陽疾進。

右縱隊於22日20時開始偷渡,一舉成功並向縱深發展。至此,我軍已將東起洛陽,西迄陝州150公裏的敵黃河防線全部突破。

指揮所渡河後,我軍仍在與固守石頭山之敵激戰,陳司令員遂派人返回河北調第11旅山炮隊渡河助戰。24日3時40分,石頭山被圍之敵突圍,被我軍全殲。計俘敵保安團團長以下1200餘人,繳獲1門山炮和4門迫擊炮。25日拂曉,第13旅先頭之39團,以突然猛烈的動作,一舉攻占新安,殲敵千餘人。第10旅在橫水碰了釘子,攻擊受挫,遂決定繞過橫水向新安前進。截至31日,我軍突破黃河後,腰斬隴海路,連克觀音堂、澠池、宜陽、洛寧和鐵門等城鎮,共殲敵4800餘人。此舉不僅為我軍爾後繼續勝利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從戰略上調動了敵人,迫使胡軍主力第1軍、第29軍於27日開始南撤;尾追我劉、鄧野戰軍主力的改整編第3師全部、青年軍208師的第1旅和整編41師的124旅示被迫西援,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戰軍和劉、鄧大軍的作戰。

為了對付陳賡集團,蔣介石急忙組織了2個兵團,企圖從東西兩麵夾擊我軍,打通隴海路,阻止我軍發展。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