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那裏,照片自有妙用,它不僅可以顯示自己,還可以用來拉攏部屬。
蔣介石最善於使用照片。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武裝叛亂,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被迫到永豐艦避難。蔣介石聽從張靜江之謀,從上海奔赴廣州,登船護駕,在危難關頭,隨侍孫中山左右,出謀劃策,在炮火硝煙的情況下,蔣介石也沒有忘記與孫中山合影留念。這張照片成了他忠實於孫中山的見證,也為後來他爭當繼承人,撈到了一個政治資本。
到了1926年,蔣介石竊取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更加躊躇滿誌,極想網羅天下名士,以備他建立大業之用。這時,邵力子奉國民黨中央之命,去上海宣傳國民黨的政治主張,並與上海各界人士聯絡。蔣介石請他帶去一張親自簽名的照片,轉贈給陳布雷,並轉達他對這位報界才子的仰慕之情。陳布雷當時是《商報》主筆,才思敏捷,文筆犀利,讚成孫中山的政治主張。蔣介石不僅佩服他的膽識和才氣,還特別看重他是浙江同鄉,所以著意延攬,陳布雷接到蔣的照片後,既見其人,又領其意,深受感動。1927年2月,又經張靜江、戴季陶推薦,前往南昌見蔣。後成為蔣的幕僚長,一直追隨蔣20多年,直到1948年自殺才算了結。而兩個人交往的開端,竟然是從一張照片開始的。
1933年,蔣介石在廬山創辦了軍官訓練團,自兼團長,陳誠任副團長,其目的是對軍官進行法西斯的軍事和政治訓練,同時借機收買和分化地方軍閥的部下。比如孫桐萱被任命為第一營營長,就是為了對他進行拉攏。
孫桐萱,河北交河人,是韓複榘屬下的總指揮兼第十二軍軍長,山東的第二號人物。蔣介石感到韓不馴服,於是想拉孫排韓。6月5日,訓練團第一期畢業,恰逢孫桐萱父親七十大壽,蔣介石得知後,特送來照片一張、禮金5000元、壽幛一幅,上書“孫伯父大人七十壽辰之喜”,下款“蔣中正”。孫桐萱收到後極為感動,當即向陳誠表示:“委員長對我的深恩厚德,我一生感念不忘。”1938年1月,蔣介石將韓複榘處決之後,所部就由孫桐萱接管。
抗戰期間,蔣介石在重慶浮圖關成立了中央訓練團,仍自兼團長,每期一個月,除講授抗戰形勢和國民黨的方針政策外,主要是灌輸“效忠領袖”的思想。受訓期間,蔣介石分批接見學員,每批十多人,談話十多分鐘。結業時每人贈送照片一張,上款寫“某某同誌惠存”,下款寫“蔣中正贈”,並蓋有私章。送這張照片,既可給學員造成深受寵幸之感,又能以“天子門生”到處炫耀,來更好地為領袖盡忠效力。
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政權後,蔣介石決定派唐生智之弟唐生明去上海,假意投靠汪精衛,利用各種關係,完成以下任務:其一,設法掩護和營救在上海和南京的軍統特務;其二,向大小漢奸轉達蔣介石的“寬大政策”,動員他們棄暗投明;其三,盡一切力量發展“忠義救國軍”,打擊新四軍。唐生明怕背上“投敵”的罪名,更怕蔣介石將來翻臉不認賬,便推托說:要和老母商量一下再定。蔣介石立即表示:可以送給老夫人一張照片,請她放心。這張照片成了唐生明假意投敵的護身符。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把30多萬偽軍全部收編,以備發動反人民的內戰。1946年春,蔣介石偕宋美齡到河南新鄉視察,為了讓這些曾經投敵的偽軍將領給他賣命,特地召見了龐炳勳、孫殿英等20餘人,除設宴招待外,還一起照了集體相,隨後又讓每個人站在他的身旁合影,以示恩寵。
1949年4月,蔣介石由奉化來到上海,5月7日乘“江靜輪”逃離上海,“江靜輪”的船長名叫徐品富,也是奉化人,又與蔣經國同庚,一路上提心吊膽,小心侍候。5月17日,總算平安抵達舟山。蔣介石對徐極為感激,特與他合影留念,又送他一張24寸的半身照,以示格外器重。
1974年10月31日,是蔣介石的壽辰,他也仿照大陸“文革”的做法,製作了大量的“蔣總統萬歲”的徽章,命令公務員佩戴。當天,又用巨型氣球向大陸投放了1000萬張照片,據統計,當年共向大陸投放了1.8億張照片,想以此喚起大陸人民對他的懷念,其實,這完全是他的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