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戰爭發生後,全國人心沸騰,紛紛要求蔣介石立即出兵抗日。當時馮玉祥將軍和各省主席、各部隊高級將領都在廬山,也一致勸蔣俯順輿情。蔣介石當時還以“動員準備來不及”相推諉。他竭力企圖緩和中日軍事衝突,曾派人向日本方麵試探解決辦法,但日軍侵略形勢咄咄逼人,拒絕談判,不得已隻好下令抗戰。這是我親眼目睹的一段事實。
被迫抗戰的形勢既成,陳誠自告奮勇地向蔣介石表示願意負責蘇、浙方麵的軍事,蔣許可了。那時,張發奎、劉建緒的軍隊都在浙江,他們同陳誠商量,把我調回浙江,擔任嘉興區行政督察專員,以便搞好地方軍政關係和後勤補給工作。陳誠同意了。我即和他們一起到了嘉興,把總務處處長事托副處長莊明遠(他現是農工民主黨成員)辦結束。
上海戰爭發生,張發奎部隊開赴浦東前線作戰;劉建緒駐嘉興,指揮鬆江前線作戰;陳誠指揮閘北大場作戰。據前方退回的傷員說:“陳(誠)指揮作戰太不機動,隻知固守陣地打死仗,以致傷亡甚大。這樣打法哪裏擋得住敵人的飛機大炮!”果然相持了兩個多月,日軍在金山衛登陸,大場失守,兵敗如山倒,陳誠退皖南,張發奎退嘉興。我和張發奎見麵時,他對陳誠的批評也和那位傷員說的差不多。又過幾天,黃琪翔(係陳誠的副指揮)也退嘉興,和我談起這次失敗原因是大場一帶的工事,都是臨時構築的,非常簡單(承辦工事的包商偷工減料),的確抵擋不住敵人猛烈的火力。他並說:“敵人已入上海市,即可到鬆江,日寇先頭部隊明天可能侵入浙境。”我立刻動身去嘉興,隻見從前線撤退下來的士兵沿路奔跑,揚言敵人追來了。我勸他們不要亂喊亂跑,並告訴他們,地方已備好飯菜,吃了飯再說。他們怨氣衝天地對我說:“找官長,找不到。”情況混亂,達於極點。國民黨軍隊打了敗仗,官先逃跑,兵在後麵找官,沿途沒有收容士兵的布置,完全成了烏合之眾,真是令人痛心!我回嘉興後,立即通知各縣長轉知各鄉保長辦好收容傷兵和退下來的官兵的給養。接著,就同劉建緒同退杭州。這時,我又應陳誠電邀到皖南歙縣和他見麵,他問我退浙部隊有多少?我說:“太多了,一時無從調查清楚,他們官找不到兵,兵也找不到官。有的士兵向地方鄉鎮長要求,自願繳槍換取路費回家,弄得地方難以應付。”他說:“糟糕了!這樣還能再打下去嗎?”我說:“劉建緒在杭州已派人沿途收容散兵,他會有報告給你的。”他說:“這樣看來,南京已難守了,以後隻能打遊擊了。”我又提到杭州的風聲也很緊。他就要我速回杭州,與劉建緒接洽整理散兵。隔了兩天,他派黃琪翔來杭找劉建緒,和新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磋商浙省預備打遊擊戰的計劃。陳誠原來打算抽調他自己的部隊到浙江由黃琪翔擔任遊擊總司令。黃紹竑說:“已有廖磊兩個師(廣西部隊)為基礎,再訓練地方民兵為自衛隊,就足夠了。”他們會談之後,黃琪翔對我說:“黃季寬(即黃紹竑)自己有辦法,我回去了。”後來陳誠對此事很不滿意,過了一段時間,就把廖磊兩個師調往安慶去。黃紹竑隻好自己組織抗日自衛總隊,轄四個支隊,約一師兵力。1940年年初,敵人渡錢塘占領蕭山,陳誠又派俞濟時來浙江把這些自衛部隊改編為“國軍”,脫離了黃紹竑的掌握。
1938年,國民黨國防最高會議通過,特任陳誠為政治部部長,來電邀我到他部裏去當總務廳廳長。論交誼我是應該去的,可是那時我父病重,不允遠離,我自己又在麗水當專員,便婉言謝辭。他也複我一電,說家鄉事難做,勸我不要濫用鄉親。但據後來有人傳知,說他對我的不應邀去武漢,非常見怪。認為我“愛做外官,貪舒服,怕吃苦”,從此,我和他逐漸疏遠起來。
1944年,我在台州專員任內,曾赴重慶“中央訓練團”受訓,乘便去看望陳誠。他剛從“遠征軍總司令部”回來,當時,河南前線傳來湯恩伯打敗仗的消息。他說:“湯恩伯專門和奸商勾結,以搶運物資為名,設卡走私,上行下效,軍紀廢弛,民怨沸騰。以致日本侵略軍來攻時,官兵無鬥誌,稍一接觸,即潰不成軍。此人真該殺一儆百,以維士氣。”又怪“蔣鼎文太糊塗,非撤職查辦不可”。繼問浙江情況,說:“黃季寬在那裏聲名狼藉,搞得也不好。”我說:“像湯恩伯那樣是不會的,個別的也難免。”並問他:“皖南新四軍葉挺過去係你的友好,何必把他排擠出去?”他說:“這是白崇禧、何應欽二人向蔣出的主意,由白到上饒與顧祝同共同計劃搞的。”
陳誠在1944年當了;1945年夏,他到鉛山第三戰區視察,電約我前往會麵。我問他當前抗日戰爭的形勢。他說:“反攻力量已不行了,隻有盡力保持這個相持局麵,以時間來拖垮敵人。”這證明他(當然也包括蔣介石在內)已想不出什麼新的戰略方針來指揮抗日戰事了。他問起四明山、括蒼山、泰順一帶的紅軍勢力怎樣,我說:“不大。”他聽了似覺放心些。又問駐在浙江的李默庵和陶廣兩個集團軍在前線能否擋得住日軍的進攻,我答:“目前敵人似無進攻模樣。”又問他們是否像湯恩伯在河南那樣的行為,我說:“比較好一點,少數也是難免的。”他搖頭歎氣。臨別,他說現在先到福建去看看,再轉到家鄉來一趟。
我們分手後不到幾天,蘇聯出兵東北,在席卷全國的抗日聲勢下,日寇無條件投降了。消息傳來,全民歡騰!這是陳誠意想不到的事,他在福建未及來浙,就飛回重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