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九、朝令暮改

“朝令暮改”的意思是說,早上發布的政令,晚上又改變了。人們用它比喻政令多變,反複無常。

此典出自《漢書·食貨誌上》:“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複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嘗責者矣。”

西漢時期,有個人叫晁錯(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潁川人。他聰明好學,學識淵博,被稱為“智囊”。文帝非常信任他,任他為太子家令。

文帝後期,官僚、地主、商人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廣大農民被迫逃亡,生活非常困苦。為了維護漢王朝的統治,晁錯上書漢文帝,主張打擊商人投機倒把的行為,限製官僚、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提出注重糧食、發展農業生產的建議。這就是著名的《論貴粟疏》。

晁錯在《論貴粟疏》中寫道:“農夫一家平均五口人,其中應服徭役的壯男至少有兩人,一年裏有幾個月不能在自己的田地上勞動。一家人齊心協力種田也超不過一百畝,收獲也超不過一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采伐薪柴、給官府服徭役等等,一年到頭忙個不停。春天,不能躲避風塵;夏天,不能躲避炎熱;秋天,不能躲避陰雨;冬天,不能躲避嚴寒,一年四季,哪有喘息的機會呢?另外,還有其他的耗費,如送往迎來、吊死喪、問疾病、養育孤兒幼童也包括在內。他們不但勤苦至極,而且還要承受水災和急征賦稅的剝削。如此沉重的賦稅,不分時間地征收,而且變化無常,早上的規定,到了晚上又改變了。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有糧食的隻好半價出賣,沒有糧食的隻好借那種取一還二的高利貸。到頭來他們無可奈何,不得不賣掉田宅、子孫來還債。”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