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一四、圖窮匕見

此典故最早記載在《戰國策·燕策三》中。

這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和一個叫秦舞陽的助手,去刺殺秦王,秦王就是秦始皇。荊軻、秦舞陽兩人為取得秦王的信任,保證刺殺成功,還帶了秦國叛將樊於期的人頭和藏著匕首的地圖,來到秦國。

秦王在鹹陽宮接見了燕國的兩位使者。於是荊軻捧著裝人頭的盒子,秦舞陽捧著地圖上殿。由於秦王一向怕人行刺,所以規定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上殿都不準帶武器。他的衛士雖然允許帶武器,但隻能站在殿外。

荊軻的助手秦舞陽年紀小,沒見過這種警衛森嚴的情景,頓時嚇得直哆嗦,連臉色都變了。幸虧荊軻沉著,才沒讓群臣看出來。

荊軻獻上督亢地圖,秦王喜上眉梢,因為這督亢之地是當時燕國最富的地方。燕國把這麼富裕的地方割讓給秦國,他能不高興嗎?秦王讓荊軻把地圖打開。

荊軻慢慢地把地圖展開,圖展盡時,露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秦王頓時大驚失色。荊軻趁機一下子撲上去,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緊握匕首向秦王刺去。誰知秦王力大驚人,掙脫開了,荊軻隻撕下了秦王的半隻袖子。

秦王想拔劍自衛,但寶劍太長,越急越是拔不出來,隻得繞著殿上的柱子來 回躲閃,殿前的衛士因為沒有命令,誰也不敢上殿。荊軻不顧一切地追著秦王,眼看就要刺著了。正在這時,秦王的禦醫急中生智,將藥箱砸向荊軻,荊軻一愣,秦王趁機拔出寶劍,一劍就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忍著劇痛,用力將匕首投向秦王,秦王一閃,匕首刺中了銅柱。

秦王又驚又恨,舉劍向手中已無寸鐵的荊軻連砍八劍,最後荊軻被一擁而上的衛士亂刀砍死。

太子丹指使荊軻刺殺秦王的事件,引發了秦王提前滅掉燕國的軍事行動。第二年,燕國就被秦滅亡了。

這個典故,在最早的時候,是屬褒義;後來經過演變,成了貶義。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形跡敗露,真相和本意就完全暴露出來。

陳毅將軍曾在《為蘇南摩擦答某君》一詩中,精辟地引用了該典故:

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充分揭露了國民黨不斷製造摩擦的反共用心。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