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的馬靜芬在玉溪大莊街小學當老師,這裏離玉溪城雖然隻有十裏地,但兩人平常能見麵的時間並不多。女兒這個時候已經一歲多了,跟著外婆一起生活在城裏。
馬靜芬一個人住在鄉下的學校,白天的時候一直在忙工作,可是到了晚上,雖然很想念自己的丈夫,但對現實也無可奈何。算起來到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結婚三年了,可是兩個人基本上沒有好好地坐在一起聊過天。
褚時健永遠在忙,每次回到家裏也很少說話,跟談戀愛的時候完全不是一個樣子。馬靜芬倒是話很多,但麵對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褚時健,她更多的是無奈。
平時馬靜芬跟褚時健說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的時候,褚時健一點兒也聽不進去。女兒都那麼大了,褚時健一次都沒有抱過,更別說帶著全家到哪裏去玩了。馬靜芬越想越覺得褚時健骨子裏缺少溫情,她開始懷疑自己找這麼一個丈夫,對嗎?
褚時健對感情有些粗線條,或許這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對於早年喪父、沒感受過多少父愛的褚時健來說,他並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而褚時健的父親也是在家不多說話,對褚時健的母親也是話不多,導致現在褚時健對馬靜芬也沒有太多的話。
馬靜芬一個女人家,身體不好,還得帶孩子,工作中遇到難處時是多麼希望能得到一點丈夫的安慰和關愛啊。
有一天,或許馬靜芬真的忍受不了了。她寫給褚時健一封信,信中寫道:“我的入黨轉正被停止了,我成了落後分子,為了不耽誤你,從此以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看完信的褚時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沒想到馬靜芬入黨會出現問題,也沒想過兩人之間竟然會因為這樣的事情鬧到要分手。不過此時褚時健也真正地認識到,自己忽略娘倆的時間太長了。
他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馬不停蹄地趕到馬靜芬所在的學校,和她進行了一次長談。長談的內容有很多,主要還是探討兩個人對這個家庭、對這份感情的看法。褚時健沒有說太多話,隻是認真聽著妻子的訴說,不時點一點頭,或者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許是褚時健這次趕來讓馬靜芬已經失望的心複燃了吧!馬靜芬最終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決定繼續堅持原先的承諾,她也相信褚時健會有所改變。
看到馬靜芬的情緒有些好轉以後,褚時健也安心地離開了,繼續開始工作。這次的事情也讓他明白,工作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忽視家庭。
這次家庭風波剛過去,褚時健就出大事了。原本“反右鬥爭”已經接近尾聲,但褚時健此時突然被組織定性為“右派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