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白話夜雨秋燈錄1白話夜雨秋燈錄1
清宣鼎、徐贇

吳孝子

有一個孝子,姓吳,忘了他的名字,山東恩縣東鄰人。他從小失去父親,是個啞巴,不會講話。凡是啞巴耳朵也必聾,因為耳竅相通,都被閉塞的緣故。

他住在離城三四裏的地方,因家境貧困,替城裏一家典當鋪挑水,挑水路程較遠,要到山下河邊,很是吃苦,拿到工錢就交給母親,從不敢隨便亂花一文錢買東西吃。雖然啞而且聾,可是人很聰明,能根據自己的心意猜測出母親的意願。母親也早已習慣,能用手勢與孝子講話。母子間創造的手語,他倆均心有靈犀。每日母親想吃什麼,孝子總比畫不停,咿咿呀呀,請母親示意,然後到城裏去買來。如四個手指圍作圓圈,就知道是大餅;手指並在一起覆在手腕上,知道是饅頭;手指叉開成八字,知道是水角子;手掌伸平,知道是魚;垂手像提東西,知道是肉等,百無一失。

母親年老多病,每次吃得少而慢,吞咽也較困難,孝子就暗地裏掉眼淚。看到熟人,必用手比畫,好像在說我母親吃得很少,緊皺眉頭一副憂傷的樣子。母親如果吃得多而香甜,很有胃口,孝子會對著母親呀呀呀,像在唱歌,又張開手臂跳舞,像是模仿舞台上演戲人的動作,讓母親歡樂高興。見到熟人,又是指指畫畫,好像在說我母親吃得很多,拍手狂笑,一副快活的樣子。

已經五十歲,幾十年如一日,一日三餐,天天如此,從未變更過態度。每逢嚴冬,總是先用自己的身體溫暖母親的被窩,被窩暖和後,又穿好衣服起床,替母親脫下衣服讓她睡下。自己則蜷伏在床腳邊,聽到母親沉睡的打鼾聲,才悄悄地去自己的草床睡眠。每到夏天,門口懸掛蘆席簾子,母親睡在中堂竹榻上,自己就赤膊睡在門口,用意在於代母親喂飽蚊子。可是住處雖靠近鄉野農田,而蚊子居然絕跡。本地人敬仰他的品行,就像《弟子規》裏講的黃香扇枕一樣孝敬父母,爭相叫他吳孝子。然而畢竟因為家中赤貧,沒有誰肯把女兒嫁給孝子,孝子也絕沒有想過要娶老婆。他母親常常對人說:“我寧可有孝順的啞巴兒子,也不願有忤逆的長舌媳婦。”

有一天,吳孝子正挑水進入當鋪門,剛巧恩縣梅太爺的公子穿著華貴衣服來到,讓他行走的時候,反而不小心將水潑出,濺到公子的衣服上,公子怒聲嗬斥。當鋪管事人急忙跑出,拱手向公子道歉說:“公子請不要發怒,這是有名的吳家孝子。”梅公子驚問孝子的事跡,聽說後立即轉怒為喜,一摸身上沒帶銀兩,就向當鋪借五貫銅錢贈送孝子。孝子堅決推辭不敢接受,管事豎起無名指給他看。因為凡是啞巴都以拇指代表天,食指代表地,中指代表父,無名指代表母,小指代表妻子。吳孝子一見,知道公子是憐憫他家有老母親,這才跪倒地上叩頭拜謝,呀呀指著天地,感激非常。街上行人,停足觀看,拍手叫好。然而,細心的人們也注意到,之前當公子嗬斥羞辱他的時候,原先他卻是挺立不屈,毫無畏懼。

擔水完畢,吳孝子帶著錢回家,剛進村就看到母親靠著門邊等候,孝子歡喜呼叫,腳步忙亂,泥路濕滑,幾乎跌倒。母親見有那麼多錢,驚問從何而來。孝子口中呀呀手指比畫,咿咿唔唔講不清一個字。母親恐怕他由於貧困而誤入歧途去偷竊,問遍周圍鄰居,都不知道錢從哪裏來。母親叱責他跪下,怒容滿麵說:“我寧可有殘疾挑水的兒子,不願有邪心偷盜的兒子啊!”她決心要查個水落石出。她拄著拐杖親自到典當鋪去,問過店鋪裏所有的人,才知道錢其實是梅公子贈送的,這才“南無阿彌陀佛”念佛而歸。雖然往返隻有五裏多路,可是畢竟因為年老有病,步履蹣跚遲緩,老半天才氣喘籲籲,返回村莊。隻見孝子仍跪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烈日當頭,也紋絲不動。母親叫兒子趕快起來,笑著安慰兒子,孝子也就揩幹眼淚,又笑又舞,拉住母親衣裳,眼睛盯住母親的床鋪,意思是想替母親換一床新被,但不知從何做起。啊!當時的情景是可以想象得出的嗬!

恩縣縣令梅公知道後,賞給吳孝子一塊匾,旌表他家門戶。派衙門的人親自送來。孝子哭泣著不接受,村裏人將匾懸掛在土圩門上,以為榮耀。撚軍竄入該鄉,見到孝子匾,馬上雙手合十在額頭上,說:“這是孝子的故鄉,不要驚動他。”後來又想瞻仰一下孝子的風采,就抬頭對城上守衛鄉裏的人說:“假如肯讓吳孝子登上城頭,讓我們見一麵,就馬上撤退。”吳孝子被鄰居們帶上城樓,始終牢牢守護著母親,雙手亂搖不敢離開,撚軍不久也就離去。

當時有個浙江人孫怡軒,在恩縣衙內做主管錢糧的幕僚,把撚軍因吳孝子而退兵的事報告梅公。梅公十分感動,為本地出了這個大孝子而提議務弘揚其美德,代孝子募集資金,共湊足百兩銀子,存放在典當鋪裏,並囑托管事人員代吳孝子購置少量田地,兼替他找一個配偶。由於梅縣令不久就離任而去,後來也不知吳孝子的事究竟辦得怎樣。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