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聯芳樓記

元惠宗至正初年,蘇州姑蘇區有一個姓薛的富戶,以賣米為生,家住在閶闔門外。他膝下育有兩女,長女叫蘭英,次女叫蕙英,生得都十分聰明漂亮,還能寫詩作賦。為此,薛某專門在他們的住宅後麵建造了一座“蘭蕙聯芳”樓供姐妹倆居住。當時,正巧承天寺的和尚雪窗善於畫蘭蕙,於是薛某就命人粉刷了四麵牆壁,邀請雪窗把蘭蕙畫在上麵,而有幸登上此樓的人簡直如同進入了春光和煦的大自然中。在這裏,兩女子日夜不停地吟詠,作了有好幾百首詩歌,取名為《聯芳集》,好事的人經常拿來傳誦。

當時,紹興文人楊維楨創作《西湖竹枝曲》,應和的有百餘人,而且還在書鋪裏雕版印行。蘭英、蕙英兩位女子看到後,笑著說:“西湖有‘竹枝曲’,東吳難道就沒有‘竹枝曲’了嗎?”於是便效仿楊維楨的體製,創作了《蘇台竹枝曲》十章:

姑蘇台上月團團,姑蘇台下水潺潺。月落西邊有時出,水流東去幾時還?

館娃宮中麋鹿遊,西施去泛五湖舟。香魂玉骨歸何處?不及真娘葬虎丘。

虎丘山上塔層層,夜靜分明見佛燈。約伴燒香寺中去,自將釵釧施山僧。

門泊東吳萬裏船,烏啼月落水如煙。寒山寺裏鐘聲早,漁火江楓惱客眠。

洞庭金柑三寸黃,笠澤銀魚一尺長。東南佳味人知少,玉食無由進尚方。

荻芽抽筍楝花開,不見河豚石首來。早起腥風滿城市,郎從海口販鮮回。

楊柳青青楊柳黃,青黃變色過年光。妾似柳絲易憔悴,郎如柳絮太顛狂。

翡翠雙飛不待呼,鴛鴦並宿幾曾孤!生憎寶帶橋頭水,半入吳江半太湖。

一絹風髻綠於雲,八字牙梳白似銀。斜倚朱門翹首立,往來多少斷腸人。

百尺高樓倚碧天,闌幹曲曲畫屏連。儂家自有蘇台曲,不去西湖唱采蓮。

她們兩人的其他作品也大都與此相當,其才華也就可想而知了。楊維楨看到她們的詩稿後,在後麵寫了這樣兩首詩:

錦江隻說薛濤箋,吳郡今傳蘭蕙篇。文采風流知有自,聯珠合璧照華筵。

難弟難兄並有名,英英端不讓瓊瓊。好將筆底春風句,譜作瑤箏弦上聲。

也恰恰因為這樣,她們兩人的名聲遠近傳揚,世人都把她們看作漢代的班昭、蔡琰再生,宋代詞人李清照、朱淑真往後的女子簡直都不能同她們相提並論了。

蘭英、蕙英兩人居住的那座樓下臨運河,來往航行的船舶都要經過這裏。當時昆山有位姓鄭的年輕人,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由於他的父親與薛某向來親厚,所以就讓鄭生在蘇州經商販賣。每次船到,鄭生就把船停泊在樓下,依傍薛家為寓。而薛某也因為他父親的緣故,總是把鄭生當作世交子弟來對待,彼此往來甚是親密。

鄭生很年輕,氣質溫和,個性俊秀文雅。一年夏天,他在船頭洗澡,兩女從窗縫裏看到了,就把一對荔枝從樓上扔了下來。鄭生雖然已經領會她們的意思,但是看著那高聳入雲的屋脊樓宇,若不是身上長著翅膀,是萬萬上不去的。

不久後,一日夜深人靜,萬籟俱寂,鄭生站在船舷邊,好像在等待什麼。這時,他忽然聽見樓窗發出“啞啞”的聲響。正在顧盼之時,兩女用秋千的絨索,下掛一隻竹網兜,垂放到鄭生麵前,鄭生就這樣乘著竹網兜登上了聯芳樓。鄭生和兩女相見後,簡直高興得說不出話來,隨即就挽著上床去了。在床上,大女兒蘭英隨口吟了一首詩送給鄭生:

玉砌雕欄花兩枝,相逢恰是未開時。嬌姿未慣風和雨,分付東君好護持。

小女兒蕙英也吟誦道:

寶篆煙消燭影低,枕屏搖動鎮幃犀。風流好似魚遊水,才過東來又向西。

鄭生聽兩女子的詩章,異常感動,此後每天晚上都去相會,二女又吟詠了許多詩作。一天,鄭生看到桌上有剡溪玉葉箋,就提筆在上麵寫了一首詩:

誤入蓬山頂上來,芙蓉芍藥兩邊開。此身得似偷香蝶,遊戲花叢日幾回。

二女看到詩,高興得不得了,把它藏在竹箱中。

又一天晚上,午夜後,鄭生忽然惆悵地說:“我本來是寄居異鄉的旅客,投身在你家門下;今天的事情,令尊大人並不知道。可一旦事情敗露,我們之間恩情便會隔絕,就像樂昌公主的青銅鏡,也許從今以後就將永遠分開了;也像延平津的龍泉、太阿之劍,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複合。”一麵說著,一麵哽咽著流下眼淚。二女說道:“我們雖庸俗淺薄,但有自知之明。雖久居閨房,也粗通經史,知道鑽穴偷情的可恥,藏才待時的可嘉。但是春花秋月,每每感傷時光虛度;水性雲情,常常失去自我控製。以前,我倆像東鄰女郎隔牆偷看宋玉一樣偷看你洗澡,又像卞和獻玉一樣以身相許。蒙郎君不嫌棄,聽從了我們,雖然沒有行過六禮,但是確實一言為定不再變心。現在正要同你共歡於枕席,侍奉郎君,為什麼說出這番話來,自生疑惑隔閡呢?鄭郎啊鄭郎!我們雖是女子,但都是做了慎重考慮的。某天事情敗露,家裏怪罪下來,隻要父母同意我倆的請求,那麼我們會嫁給你。如果不能順遂所願,那麼隻有到九泉之下來找我們,我們一定不會再嫁給別人。”鄭生聽了這番話,非常感動。

過了沒多久,鄭生的父親來信催促他回家。薛君見鄭生仍舊逗留在此,遲遲不肯離去,不禁心生懷疑。一天,薛君登上聯芳樓,卻在竹箱中發現了鄭生寫的詩,大大地吃了一驚。可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不過薛君看鄭生這個青年也還算是年少標致,自己和鄭家也可以說是門當戶對,於是就寫信給鄭生的父親,以表達與之結親的意願。看到薛君的信後,鄭生的父親欣然同意。於是,命媒人連通鄭、薛二姓之交好,問名納采,讓鄭生入贅為女婿。而這年鄭生二十二歲,長女蘭英二十歲,次女蕙英十八歲。吳地的百姓大多都知道這件事,有的人還把這事記錄下來寫成了掌故。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