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如花四季

金銀花

在故鄉,這是一種常見的花。在路旁溪畔、灌木叢荒草堆裏,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

然而,這絕不是一種尋常的花,它身上有著諸多的神奇。剛開時,它的花色白似雪,純潔無瑕。過一兩天,隨著枝頭其它花朵次第開放,先開的花邊緣漸漸發黃,像鍍上了一層金,變得白裏透黃、黃裏透白,難怪古人有詩讚:“金虎胎含素,黃銀瑞出雲。”一花兩色,金銀交錯,這便是它“金銀花”名字的由來了。你再仔細端詳,每個花蒂上都一並伸出兩朵花來,成雙成對、形影不離,如夫妻相守,似鴛鴦不離,所以又有“鴛鴦藤”的美稱。

然而,讓大多數人驚訝的是,不管是“金銀花”,還是“鴛鴦藤”,其實都不是它真正的名字。開過了春夏之交,到了秋冬之際,它散落了芳華,重拾了樸素,老葉枯萎了,但在它的葉腋間又會簇生出新葉來,新生的嫩葉呈紫紅色,因其凜冬不凋,故正名為“忍冬”。一提到冬天,你看——“金銀花”或“鴛鴦藤”的名字便驟然間失去了光彩,一個“忍”字更是活脫脫地勾勒出它的性格來了。也許,你會認為它的“忍”是在嚴寒麵前做出屈服的樣子,那麼你錯了,事實上它雖然失去了老葉的庇護,但那新生的嫩葉依然敢於直麵凜冽的寒冬。人們隻看到了它春日盛開的美,又有誰注意到它冬日裏的寂寞隱忍呢?若沒有冬日的蟄伏,又哪來春天的綻放?我印象中,叔公家門前的亂石堆裏就有一株金銀花,冬天混雜在灰綠的灌木叢裏,讓你無從察覺。一到春天,枝頭上的花兒就像一隻隻金銀色的小喇叭競相從荒草堆裏吹奏起春的音符來。我們拿上袋子跳到石背上,扯過藤蔓一叢叢將它捋下來。金銀花總是那麼順從,哪怕我們折斷了它的藤蔓,它也不在意。過一段時間,那藤蔓照樣四處攀爬,枝頭上小花還是朵朵開,甚至發起狠來,將石頭全罩了起來,讓你下不去腳呢。

看著金銀花,不由想起張恨水寫的:“金銀花之字甚俗,而花則雅……每當疏簾高卷,山月清寒,案頭數莖,夜散幽芳。泡苦茗一甌,移椅案前,滅燭坐月光中,亦自有其情趣也。”說的不就是我曾經在鄉村的生活嗎?那時,我在村小任教,宿舍樓旁邊的山坡上就有一株金銀花,每到花開時節,我常會在孤寂的夜晚折上一枝放在書桌旁,或插在案頭的瓶子裏,金銀花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便從細長的花骨朵裏幽幽地漫上我的鼻尖。我坐在書桌旁讀專著寫隨筆,沒有機會外出聽課學習,就在電腦前看教學視頻,聽錄像課,像一個苦行僧邊修行邊積蓄力量,靜靜地行走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多年之後,因教學成果突出,獲評“市級優秀教師”。我再接再厲、一鼓作氣考進了城裏,站上了更加廣闊的平台得以施展抱負。再次回望那段生活,我忽有所悟:金銀花帶來的豈止是雅趣,那恬淡的雅趣裏分明還隱藏著我那些山村日子裏的堅忍,若沒有在寂寞環境中頑強堅忍的內心,人生又豈能迎來新的轉機?!

據明《本草正》載:金銀花善於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楊梅、風濕諸毒,誠為要藥。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母親特別鐘愛它,每次采茶回來,那茶簍裏常常就藏著一大捧金銀花。她拿來竹簞,小心翼翼將花攤在上麵曬,然後將晾幹的金銀花裝進袋子裏收藏好,留作家裏一年的用度。冬天山裏瘴氣多,我們身上常患濕毒,奇癢難止,母親就會拿金銀花燉肉湯給我們喝,說是喝了能“改(祛)毒”。其實僅憑著金銀花,療效並不明顯,但是邊喝邊忍著,難熬的冬天也就悄悄過去了。有時上了火口幹舌燥,母親就單獨燉上一碗金銀花茶來。我們嫌它苦,不愛喝,母親就苦口婆心地勸說:“良藥苦口,忍忍就好了。”果然,等到舌尖上一番苦澀過後,那火便降了下來。現在想來,那些年,為了撫養哥哥、姐姐和我,母親起早貪黑,上山采茶、割草喂豬、操勞家務,忍受著漫長的艱辛,與父親一道撐起了這個家,在艱難歲月裏給了我們最好的嗬護。她,真就是我心中那一朵美麗的金銀花呢!

金銀花的花語也極為有趣:厚道、誠實、真愛。我想,是的,那湯汁略微苦澀的金銀花不正告訴我們:良藥苦口,那是生活的厚道;苦盡甘來,那是生命的本真!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