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賺十兩銀子,聽起來很容易,莊戶人家一年能賺到這麼多。
但楊雲還要讀書!
文房四寶,課本束脩,全都要錢,把這十兩銀子全都填進去都未必夠。
楊玉昭的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不等楊四德開口,追問:“如果一年之後,你還不上錢怎麼辦?”
聽楊玉昭追問,楊雲的嘴角微微翹起。
他既然開口,那證明楊玉昭對這個辦法心動。
他的眼睛轉幾圈,鄭重其事地對楊玉昭說:
“如果還不上,我家那幾間草屋全部歸二叔所有。除此之外,我再給二叔打三年白工!”
要是答應,不僅能得到那塊風水寶地,還能得一個不要錢的長工!
楊玉昭心中蠢蠢欲動,如果隻是一年時間,他也不是不能等。
族老楊四德看看楊玉昭,說:“玉昭,你覺得楊雲的提議怎麼樣?”
楊玉昭衝著族老點點頭,裝作大氣地說:“再怎麼說,我和玉明都是兄弟。”
“他兒子要跟我訂下一年之約,我這個做叔叔的,也不好不答應。”
“但一年之後,你要還不清,那別怪我這個做叔叔的不講情麵。”
青山村,是個人人都沾親帶故的小村子。
楊玉昭就算再想要楊雲家那塊地,也得顧忌吃相。
不然名聲臭了,以後再想在村子裏做點什麼難了。
楊四德見楊玉昭同意,起身衝著兩人朗聲說:“楊雲,一年之後的今日,你當還清你父親欠楊玉昭的十兩銀子。”
“如果做不到,不僅你們家的房子要歸楊玉昭所有,你也要去他家做三年白工。”
“全族之人共同見證,若有違背,以族規罰之!”
楊雲和楊玉昭在祖宗靈位前磕頭,算是訂下約定。
族人見沒有其他事,各自回家做事。
楊雲也扶著薑梅往茅草屋走去。
楊玉昭看著楊雲的背影,眼睛微微眯起。
這一年,他不能讓楊雲過舒服。
為自身金榜題名,就算是親侄子,也不能手下留情!
回到茅草屋。
薑梅一臉苦澀地看著兒子,小聲說:“雲兒,對不起,是我連累你。”
楊雲沒有把楊玉昭的刁難放在心上。
他樂嗬嗬地說:“娘,咱們是母子,哪有什麼連累不連累?”
薑梅看著兒子臉上的笑容,心中既欣慰又難過。
欣慰的是兒子懂事,知道安慰她。
難過的是她成兒子的累贅,光給他添麻煩。
想到剛才在祖廟中的約定,薑梅臉上泛起堅定之色,認真地對楊雲說:“雲兒,你盡管放心讀書,錢的事娘來想辦法。”
青山村做工的地方不多,但薑梅會織布,她可以多織點布賣錢。
楊雲起身看看門外,確定沒人,關上房門,將郡主和唐銘銘給的銀子放在薑梅麵前。
“娘,這裏有三十多兩銀子,足夠咱們娘倆開銷一段時間。”
薑梅看著麵前白花花的銀子,連忙用袖子蓋住,後知後覺地說:
“我想起來了。”
“這是咱們回來的時候,你的朋友給你的。”
盛婉兮和唐銘銘給錢的時候,薑梅在場。
隻是她那時候關心楊雲的傷勢,沒注意錢。
楊雲讓薑梅把錢收好,坐在桌邊問道:
“娘,您在青山村住這麼長時間,知不知道村裏有幾位先生?最好有功名在身的那種。”
科舉,不光是讀書,應試經驗也很重要。
要是能找一個有功名的先生,參加科舉的時候,能少走不少彎路。
事關兒子前途,薑梅認真地想一會,
“要說我最熟悉的,應該是你二叔,他是咱們村裏名聲最大的童生。”
楊雲毫不猶豫地搖搖頭,否定這個人選,
“二叔跟咱們家不對付,我要是跟他念書,肯定學不到東西。”
雖說不知道楊玉昭為什麼要他家這幾間破房子。
但楊雲可以肯定,二叔不懷好意,最好敬而遠之。
薑梅想到剛才楊玉昭咄咄逼人的樣子,後怕地點點頭,繼續說:
“除你二叔外,是村東的陳童生,他比你二叔年紀大些,得功名卻要晚一點。”
“還有一個是村南的沈童生,他是咱們村最年輕的童生,其他的我不清楚。”
盡管在青山村生活十幾年,但薑梅整日操勞,對讀書科舉這些東西根本沒注意。
簡單了解一下情況,楊雲跟薑梅要五十文錢,去村裏酒鋪買二斤好酒,光明正大地來到族老楊四德的家中。
楊四德正坐在門口曬太陽。
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看起來十分普通的小老頭,會是青山村最有影響力的族老。
“族老,楊雲有禮。”
楊雲站在楊四德身側行禮,免得擋住太陽。
被太陽曬得昏昏欲睡的楊四德緩緩抬頭,眯著眼睛看一會兒才認出楊雲,笑嗬嗬地說:“楊雲,是你啊,坐。”
楊雲也不客氣,在楊四德身邊坐下,把手中裝酒的葫蘆遞過去。
“族老,我聽說您喜歡喝兩口,特意給您打來兩斤高粱燒。”
雖說高粱燒不算好酒,但青山村的人喜歡它。
聽到有酒,楊四德的眼睛陡然亮起來。
他伸手拿起葫蘆,打開蓋子,先是湊近聞了聞,又小小地抿了一口,臉上露出滿足之色。
一口酒下肚,楊四德抱著酒葫蘆,在溫暖的陽光中緩緩閉眼。
“說吧,有什麼事讓我幫忙。”
楊雲見族老收下他的酒,也不繞彎子,直截了當地說:“族老,之前我在祖廟中說,要讀書科舉。”
“我想問問您,咱們村陳童生和沈童生,學問怎麼樣?”
楊四德從出生住在青山村,對村裏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
聽到楊雲問兩個童生的學問,楊四德眯著眼睛想一回,慢慢地說:
“陳童生的學問深一點,但他讀書讀迂,什麼事都得按照書上的標準做。”
“沈童生的學問沒有陳童生那麼深,但他為人和善,村裏的孩子大多在他的私塾上學。”
楊雲聽到,眉頭緊皺,不知道該選哪位先生。
旁邊的楊四德老神在在地抿一口高粱燒,咧著嘴問:
“是不是在想,跟哪位童生學習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