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從“天價彩禮”到“新事新辦”

陳大明 馬廷俊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看來,一個社會中,道和德都失去了才要講求仁,失去了仁才要講求義,失去了義才要講求禮。

聘禮具有悠久的曆史,漢時大雁為聘,“鴻雁於飛,肅肅其羽”,用一份禮物傳遞對新婚夫婦的情誼;1970年代的“三轉一響”、1980年代的新“四大件”,用家具和電器表達對小兩口未來美好生活的支持與祝福……近年,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聘禮的數額和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社會上出現了互相攀比、高價彩禮現象。我了解到,一個村子裏有一養殖戶,家中兩個兒子,小兒子訂婚時拿了8.8萬元,看嫁妝時拿了10萬元,後來女方又要求在縣城裏必須有房,出行必須有車。為給孩子成個家,老兩口東拚西湊,在縣城首付30多萬元買了套房,買車又花了15萬多元,前前後後花了近70萬元。還有一農戶的兒子談了一個商丘的女朋友,女方要求必須跟她閨蜜一樣訂婚時拿30萬元,否則就不成親。為了兒子的婚事,一家人竭盡所能滿足女方要求,被高價彩禮折磨得苦不堪言。因無法支付高價彩禮,不得不以分手告終的事,也很常見。近年,高價彩禮現象非常普遍,由此誘發的家庭矛盾甚至刑事案件也時有發生。

最近,有幾個小夥子偕未婚妻到鹿邑縣城參加了一場別具一格的集體婚禮。這場集體婚禮沒有豪華車隊,新郎手持國旗,新娘手捧玫瑰,以零彩禮、集體婚禮的方式在弘道苑廣場隆重舉行,邁出了的第一步。

弘道苑,位於老子講學地明道宮老君台的對麵。春秋末年,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的老子,曾經回到家鄉,在如今縣城東北隅的一處高地說道論德,不少有識之士慕名前來,聽老子講學,向老子請教。曆史上有名的孔子問禮於老子,就發生在這一時期。老子對“禮”是咋看的呢?前期是尊崇並勉力施行,到了後期,基於人生閱曆和對動蕩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認識到“禮”已經失去其本來意義,變成權貴大族、諸侯國君魚肉百姓、欺淩弱小國家,鉤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工具。所以,在《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老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看來,一個社會中,道和德都失去了才要講求仁,失去了仁才要講求義,失去了義才要講求禮。這種分析的深刻性與尖銳性,遠遠超出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所以,我們看到典籍史料中有關於孔子南之沛和趕赴洛邑向老子問禮的記載,以及《莊子》中的描述,就多是老子對虛偽的禮的揭露和批判。那一聲“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的呐喊,的確發自肺腑,振聾發聵,不啻是奏響了警世濟人的黃鐘大呂。

“天價彩禮”正是老子深惡痛絕的虛假的“禮”的表現,不少家庭和新人為了“麵子”,丟了“裏子”,並沒有享受到新婚生活帶來的快樂與幸福,甚至因為債台高築埋下了家庭不和的種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新事新辦”是對老子“尊道貴德”思想和堅決摒棄作為“亂之首”的虛假的“禮”的主張的生動實踐。希望這種生動的社會實踐由點到麵,變成城鄉居民的共識,並化風成俗,成為人人遵守、家家奉行的良好社會風尚。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