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村子之前,我爸專程提著禮物去了趟村支書家,從包裏掏出一份文件,鄭重說:
“王老,這段時間家裏鬧得亂七八糟,連累你跟著操心,我心裏過意不去。這是捐贈協議,三間房都給村裏修祠堂。”
“現在隻需要稍微改建一下,施工的費用我全包了。”
“村裏的學校也舊了,我聯係了幾個樂善好施的老板朋友,願意出錢修新學校。”
村支書一聽,眼睛瞪圓,拍腿大喜:“奮娃,你說真的?哎呀呀,太好了!”
我爸嘿嘿一笑:“我是從秦家村走出去的,小時候沒少受長輩們的照顧。學校下個月就動工,保證說到做到。”
村支書當場吆喝村民開會,把捐房修祠堂和學校的事定下來。
村民怕事情生變,當場用他那大喇叭,給全村人廣播了我爸的義舉。
我爸在市裏挑了兩塊風水上佳的墓地,挑了個黃道吉日,把爺爺的墳遷了過去。
碑上刻了新字,幹幹淨淨。
我們站在墳前,點了三炷香,我爸灑下一杯酒說:“爸,咱爺倆以後能經常喝酒嘮嗑了。”
我媽笑道:“就數你爸最矯情。”
我爸摟著我媽肩膀笑:“對,我們家就我最矯情,最沒出息,我就安心聽老婆的,享女兒福。”
聽說村民不再笑話奶奶,還誇她生了個好兒子。
祠堂和學校的動工儀式也熱熱鬧鬧開場。
奶奶站在遠處看,我問我爸要不要去接奶奶,我爸搖了搖頭,說隨她去吧。
聽說小叔一家在工地上做工,睡在工棚裏。
我們站在新學校門口,看著孩子們跑進去,我媽說:“總算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