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誠的故事
阿誠今年33了,出生在江西地級市的一個村裏,他和大多數“快手村少”一樣,初中畢業就沒有再讀書了,去了一個中專學汽修。畢業後就在鎮子裏汽修店修車,服務對象主要是過路的長途貨車。
工作後的阿誠就沒交過女朋友了,因為長大後的精神小妹是不會找精神小夥兒談戀愛的。再者鄉鎮裏的年輕女孩也比較少,大都選擇去大城市生活。所以阿誠認識異性的方式就是上網,活躍在各種女網友的評論區和直播間。
“現在光棍太多了,狼多肉少。在交友APP上隨便建個女號,一天能收到幾十條私信。競爭激烈!我主動給女生發私信從來沒有人回我的。”
我笑了笑,阿誠講的確實是中文互聯網之特色。
“而且加了也沒用。人家要看你開什麼車?發不發紅包?吃飯要去高級餐館!要買貴的禮物,不然就是下頭男。”阿誠如數家珍的說著,看來這些年的婚戀交友讓他沒少受氣。
時光如梭,阿誠一晃就快三十了,家裏為他的婚事急得團團轉。因為在農村,男人的成家立業是天大的事,也關乎著全家的麵子。
“那你想結婚嗎?”我問。
“哪個男的不想婆孩子熱炕頭?以前的朋友都成家了,就我一個還單起。被人看不起。”阿誠說。
在農村,一個男人討不到媳婦是很沒麵子的,一對父母沒法兒給孩子找媳婦成家,也是要被人嚼舌根笑話沒本事的。因此阿誠跟父母是三天一吵五天一鬧,後來阿誠索性直接去縣裏的修車行工作。
“去縣裏離父母遠點,少些矛盾。縣裏錢也多點,妹妹也多點。”說到“妹妹”,阿誠不好意思的笑了。
到縣裏後,阿誠算是放飛自我了。按他說的,他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出租屋裏打遊戲刷快手看直播,在縣裏工作幾年也沒存下多少錢,大部分錢都給女網友刷禮物了,其中刷得最多的就是小易。
小易也是江西人,在上海讀書。阿誠說,開始覺得小易好看,粉絲又不多,就趕緊占坑當個原始粉,後來小易的視頻看多了,就喜歡上了。他每天都會去小易的視頻裏留言,給她打賞,關心她的生活。半年後,阿誠加到了小易的微信。
欣喜若狂的阿誠想方設法的找小易聊天,聊久了才知道小易家境不好,在上海勤工儉學。聊著聊著,兩人就有了感情,發展成了網戀。
和小易網戀對於阿誠來講,簡直就像是恩賜。他做夢都想不到自己能交上一個漂亮的女大學生女友。被驚喜衝昏頭腦的阿誠,開始經常性的給小易轉錢,因為這是他能給的、為數不多的價值。漸漸的,小易要的也越來越多,阿誠開始借網貸支付小易的生活。
“你們見過麵嗎?”我問。
“見過啊。她放暑假,我請了半個月病假帶她去海南玩了半月。”阿誠說。
“那你收入還可以啊。”我有些意外,因為在海南玩半個月可不便宜,我去一趟海南的錢夠去兩趟日本。
“半個月花了我5萬。”阿誠比出5個手指在我麵前晃了晃。
我突然想起《瘋狂的石頭》裏的一句台詞:“你T麼泡妞真下血本啊!”
阿誠隨即又補充道:“這是借的網貸。”
“...”我一頭無語
結束完海南的網貸蜜月行後,兩人一起回了江西,阿誠開始了沒日沒夜的補班還債,小易回了老家。沒過幾天,小易就告訴阿誠自己不想讀書了,想結婚。
阿誠再三確定小易的結婚想法後,高興壞了。我猜阿誠也害怕小易在上海呆久了,等她拿到大專學曆能自己賺錢後,就不願意再回江西也不願意跟他繼續戀愛了。阿誠很快把這個天降喜訊告訴了父母,狂喜的父母終於“翻身農奴把歌唱”。大器晚成的阿誠討了個上海大學生媳婦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村全族,阿誠自己也沒少發朋友圈顯擺。一時間,親戚、朋友、同事、網友都知道了阿誠即將跟一個漂亮的上海女大學生結婚。
“你那會兒豈不是風光壞了?”我忍住笑,問道。
“哈哈...”阿誠苦澀的搖了搖頭。
我猜阿誠肯定是對小易有所隱瞞的,比如他的工作、真實收入等等。不然的話,法院也不會這麼難判定他這騙婚案。我在阿誠評論區裏也有看到一些不同的聲音,阿誠應該是在戀愛期間在個人經濟收入方麵對小易有欺騙。
在江西談婚論嫁,彩禮是繞不開的大山。小易老家的習俗是彩禮28.8萬,三金一戒相關5萬。這對阿誠一家來講肯定是天文數字,但是江西人對彩禮都是有心理預設的,阿誠一家上門跟小易父母談過幾次後,最終是一口價30萬。這30萬彩禮算是掏空了阿誠父母的養老積蓄,阿誠自己還網貸了10來萬才算湊齊。接著阿誠父母又向親戚借了幾萬的酒席錢,萬錢俱備,就等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