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啊!”齊征喃喃自語,時間過得真快,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他已經三年沒有好好地放鬆過了,每天都在為生存而奔波,為百姓而操勞。
“相公,你也累了吧?快去歇息吧。”尹蕙蘭柔聲說道。
“不了,我和你們一起忙吧。”齊征搖了搖頭,挽起袖子,加入到了忙碌的人群中。
這一夜,九灣村燈火通明,歡聲笑語不斷,村民們為了慶祝書院開辦三周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仿佛忘記了所有的煩惱。
看著眼前歡樂的景象,齊征的心中充滿了感慨,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平淡而幸福,簡單而快樂,隻要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和淳樸的百姓們生活在一起,哪怕是粗茶淡飯,也是人間美味。
第二天,書院的慶典如期舉行,四麵八方的百姓都趕來祝賀,就連平江縣的縣令也親自前來,送來了豐厚的禮物。
“齊先生,您真是咱們平江縣的驕傲啊!”平江縣令對著齊征拱手道:“自從您來到九灣村之後,不僅興辦了書院,造福鄉裏,還帶動了咱們平江縣的經濟發展,讓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本官代表平江縣的百姓,感謝您!”
齊征連忙擺了擺手:“縣令大人客氣了,我隻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當不得如此稱讚。”
“齊先生,您就別謙虛了,您為咱們平江縣做出的貢獻,我們都記在心裏呢。”平江縣令笑著說道:“對了,齊先生,這次本官前來,除了祝賀之外,還有一件事情,要告訴您。”
“什麼事?”齊征問道。
平江縣令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說道:“齊先生,您知道嗎?當今聖上,已經決定,要在全國範圍內,選拔一批有才能的年輕人,進入朝廷,為國效力。”
齊征聞言一愣:“選拔人才?”
平江縣令:“沒錯,而且這次選拔,不問出身,不問門第,隻要你有真才實學,就有機會進入朝廷,一展抱負,聽說,這次選拔,是由皇上親自主持,規格非常高。”
齊征:“那這和在下有什麼關係?”
平江縣令嘿嘿一笑:“齊先生,您也知道,您在咱們平江縣,那是德高望重,深受百姓愛戴,如果您能夠參加這次選拔,肯定能夠脫穎而出,到時候不僅可以為國效力,還可以光宗耀祖,衣錦還鄉,豈不是兩全其美?”
齊征聽著平江縣令的話,若有所思,這或許是一個機會,一個能夠改變他命運,改變整個大乾王朝命運的機會。
幾天之後,齊征告別了尹蕙蘭和秦采薇,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要參加這次選拔,他要進入朝廷,他要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
臨行前,尹蕙蘭為他整理了衣衫,輕聲叮囑道:“相公,此去京城,一定要小心謹慎,朝廷之上,奸佞當道,你要多加提防,切莫輕信他人。”
秦采薇也拉著齊征的手,柔聲說道:“相公,無論你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會永遠支持你,家裏,永遠都是你的後盾。”
齊征握緊拳頭,語氣堅定:“放心吧,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他站在九灣村的村口,回首望去,看到了尹蕙蘭和秦采薇那依依不舍的身影,他的心中,充滿了力量。
為了她們,為了百姓,為了心中的理想,他一定會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京城,繁華依舊。
與幾年前的落魄不同,這次齊征是帶著底氣和目標而來的。
他一路打聽,很快便找到了本次科舉考試的報名地點——禮部。
報名的人很多,擠滿了整個大院。齊征穿著一身樸素的青衫,混在人群中並不起眼。
他注意到,這些人要麼是飽讀詩書的儒生,要麼是家境殷實的富家子弟,個個都自信滿滿,意氣風發。
“唉,也不知道這次科舉,能不能考中,這可是我唯一的機會了。”
“難啊,聽說這次科舉,不僅要考經義策論,還要考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行,咱們這些人,恐怕連門檻都摸不到。”
“是啊,聽說這次考試,是由當今聖上親自主持,而且還請來了好幾位大學士擔任考官,難度可想而知。”
“哎,不想了,走一步看一步吧,盡人事,聽天命。”
周圍的人議論紛紛,氣氛十分緊張。
齊征聽著這些人的話,心中卻並沒有太多的波瀾,對於這次科舉,他勢在必得,他不僅要考中,還要考出個名堂來,讓所有人都記住他的名字。
好不容易,輪到了齊征報名。
“姓名,籍貫,年齡,擅長什麼?”負責登記的官員,頭也不抬地問道。
“齊征,平江府九灣村,二十有二,擅長,略懂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齊征平靜地回答道。
“略懂?哼,又是來湊熱鬧的,下一個!”那官員撇了撇嘴,在齊征的報名表上,隨手畫了個叉,便示意他離開了。
齊征對此,並不在意,他拿起報名表,轉身走出了禮部。
“這位兄台,請留步。”
齊征聞言,停下腳步,回頭望去,隻見一個身穿白色儒衫,麵容清秀的年輕人,正快步朝著他走來。
“兄台有事?”齊征問道。
“在下陳子昂,字伯玉,乃是京城人士,方才見兄台儀表不凡,氣度從容,想必也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才子,不知可否結識一番?”那年輕人對著齊征拱手說道,笑容溫和,讓人如沐春風。
“在下齊征,平江府人士,不過是一介草民,當不得陳兄如此稱讚。”齊征謙虛地說道。
陳子昂:“齊兄過謙了,方才我聽到了你和那位大人的對話,那位大人,對你似乎有些輕視,想必,是不識貨啊。”
齊征笑了笑,沒有說話。
陳子昂:“齊兄,在下對你一見如故,不如咱們找個地方,喝上幾杯,如何?”
齊征:“也好,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兩人找了一家酒樓,坐了下來,點了幾個小菜,便開始推杯換盞,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