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翻開筆記本,這裏記的是他從上大學開始再到參加工作之後,父母為他欠下的學費還有安排工作的人情錢。
總共三萬六千多元。
按照唐正現在五百三十六元的工資來算,哪怕就是讓他不吃不喝的攢下去,也得要五年多才能還清。
這筆饑荒,無疑是壓在唐家肩膀上的一記重擔。
“啪!”唐正合上了筆記本,按捺住了回家的念頭,盡管重生之後他很想再見自己的父母,但他卻覺得也不用急於這一時。
唐正想的是他不但要把這些債務給清了,同時還得想盡辦法讓自己的條件富足起來,然後讓在鄉下種地的父母能夠享受到優渥的生活。
“搞錢!”
“但是,從哪搞起來呢......”
作為一個二十多年前的重生者,唐正的腦袋裏肯定裝滿了讓他崛起的思路,房地產,股票,還有網絡風口等等,但這些想法都不能讓他在短期內增加收入,持續的時間線都太長了,而且還需要前期的資金投入。
唐正想要的是財富上的快速積累,既能緩解現在的條件,同時還可以作為以後的啟動資金。
唐正閉著眼睛思索著他前世掌握的各種知識,過了十多分鐘之後他忽然睜開眼睛。
“古董啊!”
前世在報社裏當一個閑散的審讀員的時候,唐正閑來無事時就會在報社看各種書籍,其中他就對古董這方麵非常的感興趣,特別是元代之後的,隻不過2020年的古董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了,根本就不是他所能插手的。
但現在可是九十年代的末期啊,這個年代的古董市場才剛剛起步,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都還不太了解,尋常人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手裏的老物件能有多麼值錢。
撿漏,轉手倒賣,這一來一回之間可能就是幾十上百倍的差額。
唐正連忙從抽屜裏找出個信封,這是他工作之後發了兩個月的工資,還剩下九百六十塊錢,他本來是想攢著還饑荒的,但現在他得要動用這一小筆存款了。
西江市,朝陽區,有條古董街叫東台路,這裏有沿街擺的小攤也有路兩旁的門市,從頭到尾大概一點五公裏左右,全都是買賣古董的。
當下,唐正揣著九百六十塊錢,騎著自行車就往東台路去了。
前世的時候,這條街他下班之後沒事就來閑逛,對這裏他絕對是無比熟悉的,後來跟這的人混熟了以後,閑談之下很多人都說,在兩千年前的東台路上撿漏比在大街上撿錢要容易多了。
這裏擺攤的多數都是市裏麵的老百姓,作為四朝古都,有著千年曆史的西江市,很多人家都有不少祖上流傳下來的老物件,這要是看準了的話,唐正覺得自己這個二道販子可能要不了多久,就能脫貧致富了。
將自行車停靠好,唐正走進了東台路,他背著手慢悠悠的溜達著,眼睛卻一直都掃著沿街的各個小攤。
從街頭走到街尾又走回來,逛了兩圈之後,唐正就蹲在了一個五十多歲老頭的攤子前麵。
這小攤上擺放著不少的瓷器,銅錢還有一些鏽跡斑斑的鐵器,而唐正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攤子上的銅錢能有點小價值,但轉手賣不了多少錢,他盯上的是幾個瓶瓶罐罐下麵放著的一個綠色的鼻煙壺。
“老板,你這些銅錢都是怎麼賣的啊?”
唐正很熟悉撿漏的套路,那就是你相中的東西絕對不能上來就去問價,你得要打個馬虎眼暗度陳倉才行。
老頭瞥了他一眼,就笑嗬嗬的說道:“康熙,乾隆年間的三塊錢一枚,往後的便宜了,一塊錢......”
唐正點了點頭,伸手在裏麵隨意的扒拉著,他沒注意的是這時候他身後走過來兩個他都非常熟悉的身影。
“呦,這不是唐正麼?怎麼跑到這條街上來了,你這是提前為自己過上老年生活了?”
唐正一回頭,就看見劉牧走了過來,讓他有點皺眉的是,劉牧的身邊竟然跟著剛剛跟他退了婚的薑美玲,他倒是沒想到這兩人居然就這麼快的湊到了一起。
劉牧笑眯眯的伸手摟向了薑美玲的腰,呲著牙笑道:“咱們高中都是一個學校出來的,學校的圈子也就這麼大,有什麼消息傳的都是很快的,這不......你也知道我追美玲很久了,這可巧了不是,知道你退婚之後我就趕緊聯係了下美玲,以前的她沒有擦亮眼睛,現在美玲可是知道選我要比嫁給你合適多了。”
“那我祝你們幸福!”唐正平靜的轉過頭,低下腦袋看著攤子上的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