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春宮雪春宮雪
摩西

第1章

我病死那天,屋外的雪下的和五年前清徽死的那天一樣大。

十八歲那年,父皇強行將我嫁給了大自己七歲的表叔,我成了整個大周的笑話。

我和李鍇兩看相厭,我覺得他麵目醜陋,他覺得我矯情難纏。

糾纏了十二年,父皇剛駕崩,李鍇就讓我病逝了。

一睜眼,我回到了十歲。

劉太後還沒有去世,父皇還沒認回自己的母家李氏。

李鍇,父皇,我們的賬慢慢算。

1。

「公主身體康健,何須太醫前來。」

昨日太醫例行過來把脈,李鍇擋在門前,一口替我回絕了。

父皇去世,作為宗室子弟的新皇登基,駙馬李鍇眼見我沒有了靠山,將我身邊的侍從一一調去。

臘月天寒,京中的許多房子被大雪壓塌。

我得了風寒,李鍇不給我厚重的衣服,新鮮的食物以及需要的藥材。

也不給我請醫生,現在連上門的太醫他都直接趕走。

我不得已隻能自己動手,可我從來沒有做過這種雜事,加上我病沉沉的沒有力氣,衣服被子上都生了虱子。

前些日子我想著烤火,木炭的火苗燎上了我的麵容,變成一道道去不了的灼痕。

母妃遠在宮中,不能即刻得到我的消息。加上李鍇暗中阻隔,更是艱難。

新皇倒是知道我的處境,可他和我不怎麼親近,加上剛登基,忙著賑災,更是懶得理我。

李鍇現在就等著這場大風雪把我拖的活活病死。

再也沒有什麼公主來給他嗯使絆子了。

我窩在榻上,冷風呼嘯,沒掩緊的門窗呼呼作響。

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我隻覺得可笑。

2。

十八歲前的我自認是整個大周最幸福的女子。

我是當今皇帝的獨女,皇帝十分珍愛我。

嘉元二年,父皇為我舉行了隆重的冊封禮。

百官拜表稱賀,母妃也因我晉封為賢妃。

我是本朝第一個有冊封禮的公主,父皇還送我東宮三少宮,為我花了數十萬錢建造府邸,許諾我出嫁後月給千貫,待遇如同皇太子。

可這一切在我嫁給駙馬之後,急轉直下。

劉太後去世之後,有官吏奏明父皇的真正身世。

說父皇的親生母親是已逝的李太妃,父皇隻是劉太後抱養來的。

劉太後熱衷權力,先皇早逝,劉太後和父皇一起稱製,把握朝政。

但凡上奏讓皇帝親政的官員都被劉太後貶了出去,大周儼然成了劉太後的一言堂。

直到父皇二十五歲,劉太後生了重病才歸還朝政。

因為這件事,父皇和劉太後的關係不甚親密,十分緊張。

父皇的生母李太妃,出身卑賤,也不得先皇寵愛,早早離世。。

她留下了許多給兒子親手織的衣物和寄托了濃濃思念的書信。

如水一般的柔情和劉太後的鐵血管製大相徑庭,讓父皇十分觸動,

感恩於親生母親對他的恩情,父皇大肆封賞他的母族,令母家的一個子侄李楷和我定下婚約。

李鍇的父親是李太妃的哥哥,大了我七歲,我該稱他為表叔。

大周律法有言,“中表不婚”。

若是違規結婚了,不但要強行離婚,還要“各杖一百”。

可這是皇帝下的命令,便沒有人敢違背。

天子犯法,非但不懲罰。還要把女兒風風光光的嫁給叔叔。

3。

李家家貧,缺少教養,驟然富貴,想壓我來彰顯他們的氣勢。

大婚當晚,賓客既散,我看不上駙馬性情粗鄙,不願洞房。

李鍇的母親楊氏進入我的閨房,看見我坐在鏡子前,三四個丫鬟聯手給我拆發飾、卸妝、更衣。

「兒媳婦該洞房了,我兒子在房間裏等你呢。」

楊氏擠出一個笑容,訕訕的提醒我。

「不去,告訴李鍇,我今個兒自己睡,要洞房,他自己洞去。」

我頭也沒抬,便拒絕了。

李家隻是個小門小戶,聽說以前是在京中賣紙錢的。

再說那李鍇,身上沒有半分才氣不說,性情粗鄙,麵目醜陋,怎麼配得上我?

「不去?」

楊氏的眼睛眯起來,眉毛豎起。當即招呼一群家丁把我架了起來,關進了婚房。

「幹什麼?把我放出去!」

我猛的敲門,把門拍得砰砰響。

「公主別敲了,進了我李家的門,就是我李家的媳婦兒。別想著擺什麼公主架子,我可不吃你這一套。」

楊氏站在門外,不屑的翻了個白眼。

做了新婦,敦倫之禮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我是公主也不能如此任性。

況且李家現在恩寵正盛,父皇是有名的仁君,斷不會因為這件事而怪罪於她。

我沒有想到楊氏會如此大膽,被關進婚房,我度過了屈辱的一夜。

我的自尊,我的人生,從這一刻開始崩塌。

我醒來後冒著大雨敲打宮門。我來的急促,沒有打扮,穿著素衣,長發如瀑。

宮門大鎖,我一掌一掌的拍上去。

啪——啪——啪——

「開門啊,開門啊!父皇,我是嫣兒。開門啊!」

雨點劈裏啪啦的砸在我的身上,發絲緊貼著我的臉龐。

我前18年沒有受過的罪。從我嫁給駙馬開始,傾瀉而出。

和離之事沒有結果,父皇叮囑我,嫁了人就要好好當家了,不能再做小孩兒心態。

朝中大臣因為我擅闖宮禁彈劾我,又上表讓我像前朝大長公主學習婦德,安排端淑恭順之人人時時教諭我。

4。

我與駙馬相看兩厭,李鍇的相貌連端正都算不上,至於才氣那更是沒有,如果不是有個好親戚,哪裏做得到官?

父皇說李鍇的書法十分精妙,可他從來沒有在外人麵前展露過。

和李鍇相處一段時間,我便知道這就是一個草包。平日裏也不見他鑽研什麼學說,看什麼書。

李鍇隻會買一些名人書畫收藏,也不懂得裝裱、保養,還是參觀他收藏的兩位大師發現此事,提了出來。

不然他的那些收藏,放個兩年就不知道要被蟲蟻啃食到怎樣的地步。

就這,他附庸風雅的錢還是從父皇的賞賜中出的。

我愈發看不上他。

李鍇也厭惡我總是對他冷眼相待,有給我獻殷勤的功夫,不如和他那溫柔小意的妾室,通房聚在一起歡樂。

母妃有意抓李鍇的把柄,可李鍇唯一的長處就是偽裝。

再加上父皇的偏袒,和離之事遙遙無期。

李鍇的母親楊氏,總是拿著長輩的架子訓斥我。

乳母看不慣楊氏對我的屈辱,總是擋在我前麵,和楊氏對吵起來。

不久,我的乳母被汙蔑盜竊趕出皇宮,餘下的宦官,宮女全部遣散。

一時間,我查看四周,卻沒有一人可以信任。

父皇在我和李家之間搖擺不定。

第一次,父皇看我實在痛苦,下旨貶李鍇出京。

不過兩日,他又推翻了自己的命令,將李鍇召回京城,隻罰了他兩萬的銅。

李鍇連京城的門都沒挨到就回來了,至於罰的那點錢不過是九牛一毛,和父皇給他的賞賜不值一提。

第二次,母妃派的人遲遲抓不住李鍇的把柄,向父皇獻計秘密鴆殺李鍇。

父皇不說話,此事不了了之。

第三次,我和駙馬已經生活了12年,父皇終於下定決心讓我和離。

不過3月,父皇重病,我和駙馬又複婚了,這一次的婚姻一直持續到我病逝。

我看向窗外,白茫茫的一片。

「生而甚惠。朕所鐘愛。」

這是父皇親口說的。

可是父皇,你害得嫣兒好苦啊!

我閉上雙眼,腦中又浮現了那個穿著雪白素衣的佛子。

清徵,我來了。

我一睜眼,不是陰森的地府。

我重生到了十歲,劉太後還活著,父皇還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

3。

我十歲那年,父皇病重。

我跪在榻前,赤足散發,替父皇祈禱。

「上天有靈,我願以身代父受罪,折十年壽命,惟願父皇安康。」

父皇醒後對我說。

「吾女,當為文帝。」

我大喜,我知道父皇是想稱讚我和漢文帝劉恒侍疾母親一樣孝順。

前世我隻想當一個孝順父親的好女兒,可我今生真的想當皇帝。

隻要我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並父皇灌輸我繼位的念頭,那麼今日這番話就會成為未來的印證。

父皇子嗣單薄,朝中大臣早就提議父皇過繼宗室子弟為儲君,但父皇總覺得自己還能有孩子,便回絕了。

重生而來的我知道父皇沒有孩子,隻有我一個女兒。

這個皇位就該我來坐。

劉太後病重,我每日跑去她的寢宮請安。

「咳,咳!你日日來看我,多費心了。」

六十五歲的太後躺在床上,裹著素色頭巾,直起身和我交流。

我端著藥碗用勺子攪了攪湯水,低下頭微微一笑。

我連續來慈安宮有二十多天,每次都帶著自己抄寫的佛經,陪太後說說話,聊聊天,講一下朝內的政事。

太後深受先皇寵愛,先皇去世前留下聖旨,準她輔佐皇帝處理朝政大事。太後是個天生的政治家,獨攬大權,直到父皇二十二歲才歸還朝政。

史書記載,「當天聖、明道間,天子富於春秋,母後稱製,而內外肅然,紀綱具舉,朝政無大闕失。」

喂完了藥,我借口和太後獨處,退避眾人。

「說吧,你到底想幹什麼?」

我看著眼前的女子,她沒有了年輕時候的美豔,滿頭銀發,皮膚不再緊致,眼皮耷拉下來,看起來是個慈祥的老太太。隻有眼神中流出的一點精光,讓人想到她就是掌握大權二十年的人物。

後世評價她說,「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可我知道太後她,也是想當皇帝的。

「祖母,女子不能稱帝嗎?」

劉太後聽到這話,一時沒有回答。

當初她想穿天子的服飾去祭祀,被群臣阻止,最後穿了皇太後的改製冠服。

祭拜過後,她想命人將此記錄下來,又遭拒絕,說天下當然沒有太後祭祀宗廟的道理。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女子當真不能成皇帝嗎?

我又問她,「女子之誌未必短,男子之見未必長。休言女子非英物。為國犧牲敢惜身。祖母您助我吧,讓天下人看看,女子到底能不能當皇帝?」

劉太後思索了一番,當今皇帝子嗣綿薄,眼看我就是他唯一的女兒,上位的可能性很大。隻是朝堂諸官......

她看著我眼底湧起的對權力的渴望,如野火一般,問我。

「你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嗎?」

我答,

「敢為天下先」

她又問我,

「不見前朝太平公主之事乎」

我又答,

「吾當做李二」

劉太後聽到此處。不由得笑了起來,她渾身散發出執掌天下、吞並寰宇的氣勢。比起一個太後,她更像一個帝王。

可她做不成武則天,我也不是太平公主。我隻願意當李世民,不管誰擋了我的路。

隻有一個字,死。

劉太後撫掌大笑,自生病以來,她好久沒有這麼歡快了。

慈安宮上的烏雲都被這笑聲衝散了,顯出幾分明媚。

「好,好,你過來,我把這些東西交給你。你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記得給我報信」

她拿出床頭的一個匣子,裏麵打開是一張紙,上麵寫滿了人名。

「名單上的人你都可以差遣,遇到不配合的,你就自己處理了。不要讓我失望。」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