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序二 著眼當世,一心向善

孟婆或許應該算是中國民間最家喻戶曉的名字之一了,而相對於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我更願意把她看作是古老中國文明體係中的極為關鍵的角色,因為她承接了生與死之間的橋梁。

對死亡的探究應該是每個人類文明最為著迷的話題之一,因為我們渴望了解生的意義,所以同樣也在追求死亡的本質。在這個星球最近35億年的曆史當中,無數的生命在生生死死之間更迭,活過一世,完成傳承的使命,一次又一次重複著同樣的故事。直到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陰差陽錯地突然小小地打破了一下這個困住所有生命的當世的牢籠,將思維的觸角伸向了將來,我們意識到了將來,擁有了希望,擁有了對永生的渴望,也開始畏懼死亡。

人類文明的傳承一直都在嘗試著去理解生與死的本質以及背後隱藏的秘密,而對生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使得人們努力地試圖打通生死之間的壁壘,建起一座跨越生死的橋梁,銜接起生與死的世界。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不會消亡,會以靈魂的方式存在,因此他們將死者製成木乃伊,而死亡女神伊西斯(Isis)會引導亡者的靈魂依附於其上,帶著所有曾經的過往,以這種形式繼續存在。古希臘人也相信靈魂不死,但是他們覺得死亡或許是一場淨化之旅,能夠使人們洗脫罪惡。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的遺忘平原(Lethe)以及後來在但丁的《神曲》中擁有同樣名字的遺忘之河(Lethe),都是為了洗淨靈魂中那些罪惡的記憶,而將美好永存下去。古代中國則用另外的形式詮釋著生與死之間的承接,對個體來講,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意味著拋開所有的過往,重新開啟生命新的旅程。不僅是人類,萬靈萬物都被包含在這個宏大的輪回體係當中,重複卻又獨特地有序運轉著。因此,或許古埃人及相信的永生是換了一種存在的形式,而古希臘人的永生意味著洗淨罪惡以最美好的形式留存。

古代中國文明則是徹底拋開所有的過往,無論美好還是罪惡,以全新的獨立的個體繼續存在。孟婆作為由死至生的最後一個環節,則是在奈何橋頭用一碗特殊熬製的孟婆湯,使所有的靈魂忘卻前世種種一切,重新開啟新的輪回。在那個重啟的輪回裏已經不再是當世的這個我,所以在古老的中國文明傳承中,人們會著眼當下,追求當世的長生,甚至超越輪回的永恒不滅成了個體跨越生死的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著眼現世並不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因為不同輪回中的個體其實並不是兩個獨立不相幹的個體。在這個係統當中還有另外一個真正貫穿始終而不變的最基本的規則,那就是因果報應,恰恰是這個規則使得整個輪回係統成了一個圓滿的體係。

靈魂對前世的忘卻隻是個體層麵的忘卻,但是係統還存在著因果循環這個宏大的規則,記錄著每個個體的因果,從而把無數個獨立的輪回聯係成為一個整體。“何為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何為後世果,今生做者是。”這樣也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敬畏因果、行為向善的特質。因此,中國人活在當世,著眼當下,但是卻又講求報應,一心向善。在這個輪回體係中,孟婆居於最關鍵的起承轉合的位置,正是因為這個角色使得這個體係有序地運轉。

李莎筆下的《孟婆傳奇係列》恰恰描述了這種傳統的文明特質,在她的故事裏,孟婆作為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個體,在一個宏大的前生今世的故事中經曆了人世間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李莎講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也使我看到了在這所有的文字背後始終流淌著的“經曆當世,一心向善”,從而促使我想到了上麵的這些文字。

而我也相信,每位閱讀者都會從李莎的故事中獲取自身的不一樣的感悟。因為,或許孟婆是一個使得個體忘卻前生故事的人,但是同時也是一個收集故事的人。她經曆了在這個世間存在過的所有個體的一世一世的記憶,閱盡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一切種種,那麼她定也有自己精彩的故事。從傳統的中國文化來講,每個人心中孟婆的故事可能都是攜帶有自己前世的過往,今世的精彩以及對後世的理想吧。

毛利華

2020年4月8日於北京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