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對人生的生涯規劃和時間管理的偏見?
一生應該怎麼過?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夢想,隻要一提起夢想,有的人甚至會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應該得到什麼?我們應該付出什麼?對此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想法,但是非常有趣的是,很多人的思維方式與自己的現實狀況有著天壤之別,而他們卻認為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管理”,究竟管理什麼?
當我們把任何計劃,加上“管理”兩個字,立刻就可以變得高大上起來,比如說:“身材管理”“時間管理”“財富管理”“讀書管理”“思維管理”,等等。
但是你有沒有思考過:你應該進行“事前”“事中”,還是“事後”的管理呢?
從“語文思維”到“數學思維”的轉變
當我們聊起你今年的年計劃和明年的年計劃有什麼區別,有什麼收獲的時候,很多學員給我的反饋就是“還行”“還可以”“馬馬虎虎”“差不多”,這樣的“語文思維”的表達,恰恰框定死了自己的成長模式。
你看完了這本書之後,你就知道我這邊定下的規矩:
10%的規劃原則:
當你想要去做十年規劃的時候,我們建議用一年的時間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去做一年規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365天中的36天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去做月度計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30多天中的3天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去做周計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7天中的半個白天去思考規劃;
當你想要開始去做日計劃的時候,我們建議你用30分鐘~1小時時間去思考規劃。
10%~15%的學習投資原則:
如果你當前年收入是10萬元,你想要提升到20萬元的年薪,你應該每年投入多少學習費用呢?
如果你當前年收入是20萬元,你的年收入想要達到30萬元,你應該每年投入多少學習費用呢?
參考答案是未來收入的10%~15%的學習投資原則,也就是想要賺到20萬元的年收入,你至少應該投資2萬~3萬元的學習費用。
第一個問題:你準備好這筆“種子”錢了嗎?
第二個問題:你準備好學習的精力和時間了嗎?
第三個問題:你在新的一年,應用了這個新的知識體係並得到回報了嗎?
第四個問題:你的投入產出比得到了相應的回報了嗎?
10%~15%的生活成本原則:
我在保險防禦十字架中,給大家講明白的第一個邏輯是:必須用自己的收入的10%用於日常開銷,並且為自己搭建至少3~6個月,甚至是1年的生活費準備,否則你會經常因為操心生活開支,而不能進入安心學習的狀態。
心無掛礙,才能進入深度思考、係統思考的“心流”狀態,而心無掛礙的大前提,是充裕的物質保障,以及後防線的災備係統的穩定。因此到最後你能不能快速成就自己的底層邏輯,不是時間的積累,真正原因是:你的後防線,你的係統能夠支撐你有多少時間來成就自己,很多人富有才華,卻因為後防線不穩定,沒有修煉自己技能的機會,最後錯過了時間,遺憾終身。
時間成本原則:
當你知道月收入過萬的時間成本是每小時56元的時候,這已經代表了有很多事情別人能夠做,你不能去做了,原因很簡單,當你的工作長時間耗費在18元/小時的時間成本上的時候,你必然不會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
同理,如果你現在月收入隻有三四千元,想要提升到月收入過萬的話,你需要修煉的能力,必然是時間成本100元/小時起步的專業知識,而不是3~5分鐘的抖音搞笑短視頻。那麼,我們就不得不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小時時間,因為每一個小時都有時間成本的代價。
學和習的比例:1:6~1:10的比例
當你知道了,聽完老師講課1小時,你需要至少修煉6小時的時間成本代價的時候,你就知道,從知道知識到掌握知識,再到應用,最後到內化成自己的,至少需要6小時的訓練時間。
所以一年隻有600小時碎片時間的你,其實隻有小於100小時的學習時間,剩下的500多小時,都得用來做反反複複的實踐和練習,最後應用到自己身上,如果你不這麼做,最後你隻會成為一個永遠也畢不了業的“學習愛好者”。
當你的思維方式,開始從“語文思維”到“數學思維”逐漸轉化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少數據,於是你可以知道很多用於你未來發展的數據支撐依據在哪裏,你可以調配的資源有哪些,你可以平衡哪些資源和內容,你可以“斷舍離”掉哪些事情。
正是因為你開始有“投資回報率”的概念之後,你才會知道:不去做什麼事情,比“做什麼事情”更加彌足珍貴,因為你在某一個時期,某一個階段,某一天,甚至是指定時間不去做什麼事情,是一項非常嚴格的自律,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優秀的人能夠堅持自律,原因很簡單,是因為自律背後有大到難以想象的豐厚回報。
基於現實世界修煉
不少勵誌的暢銷書,動不動就是名人、行業精英、明星、高管的書籍,讓你一下子擁有這樣的幻覺:“我看了這本書,我也可以變成這樣。”於是在設定目標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
於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人:說起互聯網思維頭頭是道,提起某些名人的逸事趣聞如數家珍,但是依舊改變不了自己的人生。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你需要基於現實世界的修煉,而不是基於幻覺修煉,你需要基於自己的真實能力,建立真實世界的對標係統,然後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去設計自己的目標,這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輸出,而不是僅靠在頭腦中想想就可以完成的。
你現在月收入是5000元的話,下一個階段就是月收入6000元,你現在月收入是20000元的話,下一個階段就是月收入25000元,真的就是這麼現實,這麼一步一步地成長的,而我們的書籍,講解的就是一步一步往前推進的時候,對應的一個一個的參考線和衡量標準。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用10年的總工資,買工作城市當地的一套房子,那麼分解目標,我們每年平均得賺多少錢?每月得賺多少錢?
這就是基於現實對標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所以,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隻因為有人替你默默承受生活的艱辛和壓力,如果你偷懶了,你的父母和孩子就會受苦,這個道理,相信多年之後你會明白的。
這本書才隻是“萬裏長征”的部分導航草圖
請不要單純地認為,隻要買了這本書就會讓你思路清晰,開始走上奔向成功的道路,事實上你不光要看懂這本書,還需要將這本書裏的知識變成屬於你自己知識體係的一部分,然後你才可以很大程度上發揮出你的潛能,也就是說:你有很多機會超越比你更強的人。
我在此衷心地希望,這本書除了能夠讓你迷茫的思緒開始變得清晰之外,還能讓你開始行動,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知道,如果你還在認真捧著這本書閱讀的話,那麼你一定是一位非常努力的人,努力著不屈服於周遭環境給你帶來的輿論壓力和現實壓力,努力著不讓自己落後於周遭的人。
請相信,這本書可以為你在設計自己的未來時,提供給你“神助攻”般的藍圖框架,幫助你過上幸福的生活。
限於本人眼界和閱曆,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還請各行各業的專家和讀者多多指正,我個人的聯係郵箱是:sinbad.bo@foxmail.com。
你的職場教練:柏永輝
寫於2019年1月20日大寒
本書獻給所有和我有過人生交集的家人、朋友、同事和許多未曾謀麵卻深交已久的網友,因為你們和我的互動,讓我對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人生意義,有了進一步的深刻思考,促成了這本書的誕生,也讓我對自己做的這份工作,更加堅定。
看著你們從迷茫到頓悟,從困惑到堅定地走在人生之路上,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