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從楚國出發從楚國出發
劉創

自序

洞庭湖和楚國,是我生命中的兩大元基因。 我出生於楚地一個叫西來的地方。一九八八年我在章華鎮教書,住在章華台遺址上,後來才知道,這座楚國離宮,楚靈王沒來得及住,我 卻住了三年。這樣說來,我應該是地地道道的楚國原住民。

與洞庭湖相連的南湖,是我現在的居所。我坐在麵湖的書房裏,書 房裏有一個閣樓,隨意擺放著我的書籍,我的衣物,一把靠椅,一張實 木桌子,幾個從老家淘過來的明清瓷罐,一疊家譜,還有一把古劍。我 就在這樣的書房裏,發呆或寫詩,很少有人知道這一切,我獨自存在 著,並常常讓自己變得虛無。站在窗子前看湖,讓自己的沉思映照寂靜 而曠遠的湖水,讓自己的內心也充滿湖水的波紋。

常常半夜醒來,推開窗,在巨大的月華之下,看自己能尋否找到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感覺,那個時刻,恍惚之間真 的看見李白泛舟南湖,南湖寂靜的夜,讓我一次又一次仿佛回到古代某 個朝代。很多年前古代的南湖是怎樣的呢?南湖依然是南湖,隻是現在 的南湖流淌著的已不是唐宋時的湖水了。

我相信我的祖先是由一群群才華橫溢,靈魂高貴的人所組成。在我麵前的湖麵上,他們像皮影戲裏的人物出場,帶著自己的道具被戲劇 化。隻要他們一出場,我就能辨別出“這一個”所代表的,哪怕他們麵目模糊,輪廓並不清晰。他們的影子,構成一個個符號,那是一些帶著他們祖先的遺傳特質和自身氣質的文化符號。 眾多的符號,就像湖的波光閃爍。 符號隻是一個空殼,硬殼裏蝸居的是活體和活體的靈魂,是我們祖先一直以來在鍥而不舍締造的美學道德與信仰。在迄今為止的漢語語境 裏,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應該是中華文化與文明的等量齊觀,是中華 民族發展中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曆史總和。因此,在民族文化 無處不在的龐大無邊的結構裏,那些具有精神和觀念屬性的符號,無時 無刻不在撞擊我們的感官與思想。與之相應的是,我們要準確地表現這 些符號,需要有高尚而憂患的靈魂,源源不斷地灌注在那些符號裏。

我所居住的南湖是洞庭湖的子湖,和眾多的南湖同名,這也讓我時 常生出一些混沌,就像湖麵上經常會起霧,霧可以迷住你的眼,讓你 隻能猜測湖的麵目,但無論你有多少種猜測,真實的南湖就在那裏。 在我們最深的情感裏,也需要嚴肅的思考。任何有價值、有影響的文化 傳統,都將依賴於曆史的記錄與詮釋,這也讓我常常思考符號後麵的東 西。翻動著這些詩頁,看到的是服裝,司空見慣的節氣和景觀,可透過 這些平常的意象,我們所看到的中國服裝不隻是服裝,中國的藝術也不 隻是藝術,那些中國獨有的景觀,也不再是自然的山水。我們應該具有 由民族曆史傳承而形成的共同的審美習慣,我嘗試把大眾的眼光變成自 己的眼光,或者說是自己的眼光變成大眾的眼光。我想用中國特有的典 型的曆史、服裝、藝術、景致、節氣和愛情等文化符號,搭建一個感受 中國的模板,以拚圖的方式,表現中國的曆史與現實,情景與情感。我在一個並不知名的湖岸,用詩行呈現一棵古老橘樹巨大蔭翳的同時,也毫無隱蔽地暴露它的缺陷和劣根,也許你因為敏銳的感應而有些沮喪,但更多的是欣喜和驕傲。 我是一個在洞庭湖邊土生土長的人,而今又麵南湖而居。湖是我生活的場所,成為我創作的環境和狀態,也是我思想的狀態。如果你也在 夜深人靜的時候看南湖,你會覺得南湖的曆史是可以從自己開始的,過 往的一切被湖水洗刷而蕩然無存,你的一顆心被插上翅膀,你開始飛臨 南湖,一切都在你思想的俯視之中。這隻是你這一刻的想法,當你停下 來,你依然會開始思考探究你所見過的南湖,它的過往,它最深的湖 底,思考探究你是否有力量可以橫渡南湖甚至橫渡洞庭,而不被湖水的 曆史淹沒。

寫這些詩歌,我必須努力使自己眼目清明,心靈純潔。這個詩集的 結構及所要表達的,以及表達的方式,我整整醞釀了20多年,直到我居 住在南湖之畔,啜飲著南湖的水,呼吸著南湖的空氣,感覺到自己的情 緒就浸泡在南湖的寂寞裏,而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從湖底裏生長出來,湖 水從心裏冒出來,在現實中流淌,爾後回流到內心裏去。這種狀態之 下,我才比較清醒地看清了行程,我的情感抒發和記錄才開始上路。

我常常覺得艾蒿如一個素衣鄉紳,還有菖蒲、芷和蕙蘭,這些楚國 水鄉的原住民,從楚辭裏跑出來,聚在一起,像一些饑餓的無家可歸的 人。它們有話要對我說,但當我靠近它們,它們欲言又止。我不僅想把 自己的詩歌朗誦給它們聽,還想給它們朗誦卡夫卡的作品。在卡夫卡的《饑餓藝術家》裏,最後一名饑餓藝術大師被人遺忘,餓死在鐵籠裏。 卡夫卡每每讀到自己的這個作品,總是禁不住淚流滿麵。卡夫卡是我們 這個時代的一個孤獨的“饑餓藝術家”,在他所創造的想象與現實的世 界裏,饑餓藝術家是一種怎樣懾人心魄的隱喻啊。我選取的符號中,也有一些是充滿“饑餓”的(比如《鳳凰在笯》),將這些“饑餓”的符號關在鐵籠裏展示,能否把一些沉睡的東西喚醒? 現代和古代之間,南湖與洞庭湖用幾萬年的時間去觀看、容納、記載和沉思,而這已逝去的幾萬年,也就像我們被召集到南湖邊,就南湖如何治理開會討論的時間,短暫而豐富。在開會的時間裏,有人在講南 湖的曆史,有人在講治理的方案,有人心事重重,有人一臉輕鬆,有人 含含混混小聲嘀咕著罵娘。當然,也有人什麼都沒做,隻是坐著發呆。 治理南湖的會議也許很快就會結束,也許因議而不決而拖遝冗長無比。

但南湖就在那裏,不管你在意不在意它,它依然蓄滿深深的湖水。

2018年7月改寫於南湖聆湖軒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