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第二天是周末,趁著陽光正好,我幹脆就安排了一次家訪。
其實學校在這方麵沒有強製要求,大多是班主任主動。
可學生們最近的表現著實讓我擔心,畢竟學校教育隻是一部分,如果少了家庭的配合,效果會大打折扣。
第一站當然是李偉家,他們家上麵還有兩個姐姐,但都已經成年,除了過年回家外,其他時間都在外省打工。
對於班上學生的情況,我不敢說了如指掌,但基本情況我都在心裏過了一遍,以防說出不合適的話。
李偉家就隻有他媽媽一個勞動力,父親在他五歲那年癱瘓,也是在那年才評上了低保戶。
來到他家時,並沒有我想象的淩亂,相反的,家裏被收拾得井井有條。
所以我下意識覺得,李偉媽媽是個重視孩子教育的人。
一聽到我敲門,李媽媽趕緊放下手中的牛草,在身上抹了又抹。
“黎老師,您怎麼來了!”
說話間拿出塑料板凳趕緊讓我坐下,還特意用一次性塑料杯倒了杯溫水。
直到李媽媽也坐在麵前,我直接跳過了寒暄的部分,開始向她彙報李偉最近的情況。
當然,還是先從好的方麵說起。
這期間李媽媽臉上都是一副驕傲的模樣,但想到接下來我要說的話,我不免在心裏捏了一把汗。
“李偉媽媽,咱家孩子在家有沒有偷偷拿您手機上網的情況,或者說他有自己手機呢?”
李媽媽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讓我覺得自己沒問錯問題。
“我還以為黎老師您要說什麼呢,原來是因為手機的問題啊,李偉是有自己的手機沒錯。”
我皺了皺眉,對她的泰然自若顯然不是很理解。
首先就是家裏哪來多餘的錢買手機,再者就是從什麼開始有這種情況。
看出我的疑惑,李媽媽再次開口。
“黎老師你別誤會,我們這家庭情況您也是知道的,哪裏有多餘的錢買手機啊,是今年過年去鎮上衝話費送的,想著給他爸也沒用,幹脆就留給他了。”
原來是這樣,智能手機早就普及,基本人手一部,但對於山區的孩子,要想玩手機,那就隻有拿父母的。
可我沒想到的是,在心智還沒成熟的年紀,李偉就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那他課上的表現也就有了解釋。
我還想問問李偉在哪,怎麼一進門開始到現在都沒看到他的身影,以為他在寫作業。
可以往每次家訪,他都會出來打招呼,這次卻靜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