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考研成績公布的那天,我因三分之差錯過了心儀的院校。我媽不知從哪聽來的消息,專門打來電話,厲聲痛罵:“你怎麼就這麼笨,這麼沒用,連個研究生都考不上,真後悔生下你。”
即使被我摁掉電話,依舊堅持不懈的繼續撥打,不斷的給我發信息,微信辱罵。
仿佛在她看來,我隻是她用來炫耀的談資而已,連人都不是。
1
我爸是村裏第一個大學生。
我媽是一名初中老師。
兩人的結合堪稱最完美的搭配。
所以在得知我媽懷上雙胞胎的時候,更是驚呆了職工大院裏的所有人。
隻可惜,我讓他們失望了。
雖然我和溫寧長的很像,但我的智商比起溫寧,差了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我是家裏最笨的小孩兒。
爸爸教我數學,我做一道題,錯一道題。
媽媽教我單詞,我背了前麵,忘了後麵。
每次輔導我功課,他們都會情緒崩潰。
最後無一例外以踹翻桌子、摔碎茶杯或者大吼大叫作為結尾。
爸媽都是愛交朋友的人,聚會的時候,他們一般隻會帶溫寧參加。
畢竟,在一眾的小天才中間,我太普通,毫無可誇耀之處。
爸爸和學校校長侃侃而談,話裏話外都在誇溫寧天才不凡之處,我也想要被人誇獎。
就端了一杯水用英語和校長交談,隻可惜弄巧成拙,用錯了語法。
校長無奈之下隻好誇了一句溫靜真有禮貌。
回家的路上,我爸一邊開車一邊罵我,不會說英語就別說,免得被人笑話。
小孩子是會受大人影響的。
因為我笨,所以平時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學校,溫寧都不怎麼愛和我玩兒。
我人生的前十八年,幾乎都生活在溫寧的陰影之下。
她是老師口中難得一見的少年天才,而我卻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學生。
當我拚盡全力依然隻能考一個普通二本大學的時候,溫寧早已輕輕鬆鬆的考入清北,即使早戀逃課也未能影響她半分。
人與人的區別就是這麼大。
每次接到姐姐的電話,聽她說又要跟著導師出國做項目時,媽媽都會寶貝長,寶貝短的關心囑咐個不停。
掛完電話以後就會把我再拉出來,對比打擊一番。
從小到大她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便是:“溫靜,早知道你這麼笨,當初離婚的時候我為什麼要帶你走,同樣都是我的女兒,你怎麼就比溫寧差那麼多,你太讓我失望了。”
“你姐學習從來不用你爸操一點心,隻有你,笨的像頭豬一樣,因為你,我在你爸麵前都抬不起頭來,你給我爭氣點,好不好。”
“你除了會讓我跟著你丟人,你還會幹什麼?”
......
類似同樣的話,我人生的前十八年,聽了無數次。
我不想聽她講這樣的話。
溫寧是溫寧,我是我。
我為什麼非得跟溫寧一樣?
我的人生,應該由我自己來走,而不是按照他們的想法。
可我媽不管,把我塞進各種補課班。
可能是時來運轉,在補課班老師的幫助下,我的分數一點點上漲,媽媽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增多。
於是她更加以溫寧的一言一行來要求我。
我是羨慕溫寧的。
羨慕她是我媽心目當中完美無缺的第一名的女兒。
2
直到高考結束以後,我以擦線分數考了一個二本院校。
我媽在朋友圈曬出兩張錄取通知書,有人評論:“同樣是雙胞胎姐妹,差別怎麼就這麼大。”
我媽在下邊回複:沒辦法,桃李滿天下,自家結苦瓜。
我以為經曆過這麼多次的打擊,聽到這些話本該無所謂默認接受。
可當我又一次聽到時,心口還是會疼,猶如針刺一般。
既然不愛我,為什麼要生下我呢。
在我滿心歡喜拿出大學錄取通知書,希望被她誇獎的時候。
我媽她卻轉身直接給了我一巴掌。
我捂著被扇的右臉,拉上行李箱,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那個家。
十八歲的我,就那樣獨自一人坐上了火車,去往離家距離最遠的那所二本大學。
所有人得知消息以後,第一時間都是打電話指責我。
就連自從和媽媽離婚從未關心我的爸爸,都難得給我打了一個電話。
我心存希冀的按下接通鍵,以為會有所不同時。
我爸歎息痛心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溫靜,你媽把你養這麼大不容易,你怎麼就不理解她的苦心呢,你這個孩子到底是隨了誰,心怎麼就這麼硬呢?”
我擦點眼角的最後一滴眼淚,聲音冷冷的回答:“是啊,像了誰呢?當然是像了您啊,當年我媽跪在你麵前求你不要離婚的時候,你不是也頭也不回的走了麼,我和姐姐都是你的女兒,她繼承了你的聰明才智,我隻不過是繼承了你的自私涼薄罷了。”
話音剛落,就掛斷了電話。
心底不斷反問自己,溫靜,你到底在期待什麼呢?有什麼好期待的呢?
大學期間,我向學校申請了助學貸款,找了幾份家教的工作,手頭雖不寬裕,心情卻久違的開心。
在這裏,沒有人認識我。
我也不再是那個小心謹慎,祈求父母疼愛的笨小孩。
大學四年,姐姐溫寧的消息總會通過媽媽的指責謾罵傳入我的耳中。
包括她又拿了什麼獎杯,發表的論文登上專業雜誌封麵,考試前隻需簡單翻閱一下書本,就能輕而易舉的超過大多數人,成為全校第一。
她的優秀,即使在清北這樣不缺天才的地方,依舊萬眾矚目,光芒耀眼。
相比之下,我就顯得遜色多了。
再一次接到媽媽的電話,我正在教室學習,全心全意為考研做準備。
我們這樣的普通本科生,要麼考入不錯的研究生院校,要麼隻能在畢業以後做一名普通的打工人。
看著錯題本上我整理的密密麻麻的錯題,我把手機調成了勿擾模式。
家裏的風風雨雨,都被這小小的一個電話,隔離開來,他們的心情,與我再無幹係。
大四考研成績公布的那天,我因三分之差錯過了心儀的院校。
我媽不知從哪聽來的消息,專門打來電話,厲聲痛罵:“你怎麼就這麼笨,這麼沒用,連個研究生都考不上,真後悔生下你。”
......
即使被我摁掉電話,依舊堅持不懈的繼續撥打,不斷的給我發信息,微信辱罵。
隻可惜她不知道。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寧願沒有被她生下,活成一個笑話。
在那之後,我拉黑了她和爸爸以及溫寧所有的聯係方式。
既然無法擺脫命運,那我就做個隻會逃避現實的膽小鬼。
在離家千裏之外的偏遠鄉鎮,做了一名鄉下老師,加上大學生活的那四年,一共五年都沒有回過家裏一次。
當然,過年過節也不例外。
學校放假以後,我就會用積攢下來的那筆工資,找一個度假的地方,獨自一人坐在房間裏,看一部溫暖的電影。
看的時候還會幻想,自己也會如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擁有觸手可及的幸福。
每當電影結束,我又會回歸現實,吃一些提前準備好的速食,獨自承受這冷清的孤寂。
至於早已被迫離婚的媽媽,我和她之間,除了每年固定的一筆轉賬,再無任何聯係。
即將開學迎來第六年的時候,我接到了溫寧用另一個手機打來的視頻通話。
電話裏她一改往日的嬌縱不屑,低下昂貴的頭顱,溫柔耐心的問我這些年為什麼不回家,爸媽和她都很擔心我,因為我的離開,爸媽又決定複婚了,隻希望一家人能整整齊齊,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現在的她,已經成為一中的傳奇,父母引以為傲的天之驕子。
即使刻意收斂,眉目間還是依稀可見的張揚自信。
她也的確有這個資本。
不像我,隻能夾著尾巴,偷偷躲在這陌生的城市,尋求屬於我的救贖。
隻可惜,即使她再怎麼關心備至,依舊無法減輕我心底對她濃濃的厭惡,聲音難免有些不耐煩:“你打電話找我有什麼事?”
視頻裏的她眼眶微紅,聲音嘶啞:“溫靜,你為什麼不回家?爸媽都很想你,你知道嗎?”
聽到這話,我眉頭皺了皺,聲音愈發不耐:“如果你特意打電話來就是為了說這些,還是不要說了,我不想聽。”
“如果沒有其他事情,就掛了吧,以後不咋了再來找我,不管是你,還是他們,我都不想再聽。”
電話掛斷的之前,我隱約間注意到她的嘴角微動,看口型好像是說了一句:對不起。
她有什麼好道歉的呢,做錯事情的人又不是她。
3
媽媽不愛我,我早就知道。
年幼的孩童,對母愛很是敏感,尤其是在溫寧的對比之下。
上三年級之前,我一直在模仿著溫寧的樣子,期望得到媽媽的喜歡。
後來,她和爸爸離婚了,卻一反往常的放棄了溫寧的撫養權,而是選擇了一個我。
她眼中平庸愚蠢的我。
那時候,我滿心歡喜,總想著她心裏還是愛我的,不然為什麼會帶我走。
直到後來,生病早早請假回家的我站在出租屋門口,親耳聽見媽媽聲音溫柔的勸著電話那頭的溫寧:“寧寧,媽媽怎麼會不愛你呢,媽媽最愛的寶貝就是你,隻不過媽媽不能像爸爸一樣,給你提供好的生活條件,溫靜不一樣,她將來是不會有什麼大出息的,跟著我也不算委屈。”
好一句不算委屈。
同樣是她的女兒,隻因為我不能像溫寧一樣,被她拿來炫耀,在她眼裏便自然而然成為那個可以陪著她吃苦受罪的那個女兒。
小時候我也抗爭過,不滿過。
可所有人都會勸我,世界上從來沒有不愛自己親生骨肉的父母。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對我們的疼愛都是一樣的。
怎麼可能一樣,手心是向裏的,手背是向外的。
我就是那個手背,隻有當溫寧選擇不要的東西,才會輪到我。
所以即使她從頭到尾都沒有做錯什麼,在那個家裏也算是對我最好的人。
可我還是打心底裏討厭她。
準確來說,更討厭這個事事比不上她,拚命想要追趕她卻始終無能為力的自己。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學校布置的作業多了很多。
我總是會做作業做到深夜十二點。
那時候每到周六日,爸爸都會把溫寧送過來,用他的話來說是不忍我們姐妹生疏。
實則卻是利用難得的休息時間,出去找他的情人女朋友。
媽媽當然也知道,否則當初也不會在一氣之下提出了離婚。
可她是個戀愛腦,即使離婚以後,都舍不得真正放下爸爸。
尤其是在麵對百般疼愛的溫寧時,隻要一提起有關於爸爸和他的女朋友,媽媽都會恨的咬牙切齒。
晚上睡覺的時候,溫寧總會坐在另一把椅子上,十分耐心的為我講解難題。
即使教了很多遍,我也學不會。她都能忍住不發脾氣,頂多會無可奈何的罵一聲“你真笨。”
溫寧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姐姐。
可我也的確不喜歡她。
4
上初中以後,成績優秀的她和我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
再加上爸爸又搬家去了市裏,能見到她的機會寥寥無幾。
再後來,上了高中,學校裏關於她的傳說,隨處可聞。
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個溫寧的姑娘,是個天才。
即使在課業繁忙的高中裏,都能抽時間來談一段戀愛,絲毫不影響成績。
對於青春無知的那一群高中生來說,她就像掛在天上的一輪明月,遙不可及。
沒有人知道我和溫寧的關係。
但總會有人對我說:“你的名字和溫寧學神那麼近,怎麼連她的一半兒成績都達不到,溫靜,趕緊回家找你媽去給你改名字吧,哈哈。”
一人說起,其他人開始附和。
我的媽媽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挽回爸爸,重歸幸福家庭。
對於我在學校的一切,她從來都不關心。
即使被她知道了,也隻會對我說:“為什麼他們從來不欺負別人,隻會欺負你,想想你自己的問題,我早都跟你說了,向你姐姐學習,你就是不聽,我有什麼辦法。”
......
這類的話從小到大我都不知道聽了幾百回了,背都能背下來。
所以不管我受什麼委屈,都不會和家裏說,因為我知道,沒有人會心疼。
隻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便可輕易否定我的一切,包括做人。
哪怕被人欺負,也都隻是我自己的問題。
就在此時,桌上的熱水壺發出了“滴滴”的警報聲。
回憶被打斷。
把熱水倒進洗腳盆裏,我敷了一片麵膜,躺在沙發上一邊看電影,一邊泡腳。
偏熱的溫度忍不住讓我發出一聲滿足的喟歎。
如果不出所料,被攔截的信息裏,重新在一起的爸媽又會聯合在一起,罵我不識抬舉,狼心狗肺。
“你姐那麼優秀的人,給你打電話是看的起你,要不是因為你是她的親妹妹,她又怎麼會多看你一眼,她找你是你的榮幸,你竟然還敢掛她的電話,有本事你就永遠別回這個家,我就當從沒生過你這麼個女兒。”
......
我手指輕點,回了一句:如果可以,我也寧願從未出生過。
可從始至終,我都無法選擇。
我無法選擇我的出生,無法選擇父母。
這樣的人生,誰又會想要擁有。
同樣是女兒,同樣的父母。
對待兩個孩子的態度卻截然相反。
他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溫寧,唯獨把所有的壞情緒都給了我。
每次看到溫寧傷心的哭泣,他們都會溫柔安慰,而被他們斥責批評的我,卻隻配待在角落裏。
上完高中,媽媽一再向我訴說著她的不容易,說著我的愚笨,即使上了大學也不會找到一個好工作,女孩子總是要嫁人的,還不如早早地找一個條件好的。
而她在麵對溫寧的時候,則會細心囑咐,學習不要太辛苦,盡力就好。
他們是真的愛溫寧麼,其實也不是。
更多的是因為溫寧能讓他們在所有人麵前找到優越感,而這種優越感,我給不了。
5
雖然是雙胞胎,但我和溫寧的出生時間隔了十分鐘。
因為這十分鐘,所以生日也不在同一天。
她是大年初一,我是大年初二。
可在爸媽眼裏,總會把我們的生日放在一起過。
說是一起,不如說是順帶。
哪怕我的生日不是這一天,為了讓她省事方便,也隻能在這一天過。
溫寧的碗裏會有長壽麵,青菜,煎雞蛋,色香味俱全。
而我隻有一個小碗,碗裏會放著幾根斷了的麵條,以及蔫蔫的一根青菜。
荷包蛋,煎雞蛋,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至於蛋糕,更是。
能讓我吃上幾口都算不錯了,吃完以後媽媽還會不停在我耳邊嘮叨:“你姐腦子聰明,需要補充營養,你這麼笨,吃什麼也沒用,要不是我心疼你,你連那幾塊蛋糕都吃不上。”
久而久之,我也生出了自己不配的這種想法。
當時的我,不過是一個小孩子而已,又如何會懷疑這種洗腦式的自我感動。
每次過生日的時候,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過一次自己的生日,我真正的生日,獨屬於我一個人的生日。
爸爸卻對我說:“小孩子不要這麼自私,家裏要供你們姐妹兩個人讀書,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且學習成績好的小孩兒才配過生日,吃蛋糕。”
“你要想過自己一個人的生日,就好好學習,像你姐一樣聰明才行。”
所以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暗自下定決心,拚命努力,隻為追逐溫寧的腳步。
實現那個小小的夢想。
隻可惜,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又何止簡簡單單的“努力”就可以追趕上的。
結果就是不管我怎麼努力,也隻能達到一個中等偏上的水平,距離溫寧除了作文,基本滿分的亮眼成績,差距何止一星半點。
所以在十八歲之前,我從來沒有吃過一次屬於我自己的生日蛋糕。
人越缺乏什麼,就會越渴求什麼。
正如歌詞中的那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所以在上大學以後,第一次有一個男生記得我的生日,買了一個八寸大的蛋糕,走到我麵前,為我過生日的時候。
我被打動了。
那個劣質動物奶油做的蛋糕,我帶回宿舍裏,連著吃了好幾天。
即使吃壞肚子,去醫護室打點滴,都沒舍得忍。
缺愛的女孩子就是這個樣子,隨便一個小小的蛋糕,一件小小的禮物,都會輕易被打動。
滿心歡喜的以為終於有人愛自己,殊不知自己隻是他無聊時隨意選擇的一個遊戲對象。
分手是我提出來的,他同意了。
因為不愛,所以不在乎。
我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