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回坊,永遠人潮洶湧。
坊,可追溯於唐朝,七寺十三坊,構成坊上獨特的人間煙火。
麥筧街,小皮院,光明巷,廟後街,小學習巷,化覺巷。
三小時深度體驗坊上小巷,各個清真寺肅穆靜美,孫教授舉著手機,拍個不停。
穿越喧鬧的商業街,生活氣息撲麵而來,質樸與悠閑交織融洽,走一圈就讀懂鳳城。
“鳳城的美,不止在打卡的美食裏,浸泡在市井中,才算觸摸到它的血脈。”
“您合該早約我,不然帶您逛西倉更好玩!五一天氣好,不冷不熱,您下回再來直接找我!”餘歡喜時刻不忘推銷。
野導風格迥異。
她的碎活兒全靠口碑,會針對客人身份,隨時調整話術。
比如今天孫教授,武大搞建築的,自然要跟他聊周圍環境和風土人情。
她提前研究過,建築行情每況愈下,武大建築係去年特別多轉專業的,所以交談中,她盡量回避此類話題。
幹一行愛兩行學三行。
想知道做某件事的意義有多大,取決於事能做多大。
-
繞回大皮院。
盛誌望涼皮好吃,麻醬卻略鹹,口味偏重,餘歡喜貼心備了礦泉水,擰開遞過去。
手機日程提醒回程高鐵時間將近。
得去買特產了。
西羊市與北廣濟街十字口。
孫教授遠遠指著牌匾,“我也做功課了,這臘牛肉啊,非買不可!”
劉紀孝。
大名鼎鼎啊。
時近正午,臘牛肉店鋪門前接踵摩肩,十幾米人牆如長龍蜿蜒。
鳳城素有“左手火車票,右手劉紀孝”的說法。其實,離它不遠還有一家“稀糊爛”,口感差不多,網上倒不如它有名氣。
“排隊人太多了,怎麼算肯定來不及。”
孫教授擔憂不已,腳下徘徊,不忘瞅一眼餘歡喜,言下之意是你看怎麼辦。
“包我身上!”餘歡喜燦然一笑。
這才哪兒到哪兒。
它家味道不一定人人喜歡,但每逢節假日排隊一定是最長的。
趕上春節,至少排倆小時起步。
但是,她有不排隊的法門。
餘歡喜並不著急,轉臉問:“您預備買什麼,臘牛肉,醬牛肉還是腱子?”
外地遊客隻知道要買劉紀孝,卻不懂種類和具體區別。
她再次翻出準備好的圖片。
“臘牛肉肥瘦相間,肉質軟爛,適合老人和孩子,醬牛肉有股醬香,沒有臘牛肉鹹,我比較推薦腱子肉,肉質緊實,帶牛筋,我一般都會買腱子肉。”
“回家切薄片,調個油潑辣子醋水做蘸料,超級好吃!”
“武漢離鳳城不遠,冷藏保質期三天,不抽真空帶回家直接吃,味道更正宗。”
仨人站在店鋪斜對麵聊天。
孫教授視線始終沒離開人群,“那就......腱子肉和臘牛肉各來兩斤吧。”
既怕來不及,又怕買不到。
“成,您稍等。”
餘歡喜攏了攏夾克衫衣領,瞄一眼隊伍,徑直走向旁邊一個門臉。
-
不到兩分鐘。
“您拿好嘍!”她笑眯眯回來。
兩個塑料袋,其中有兩包油紙包好的臘牛肉,還有一個稍大點的油紙包。
不同招牌。
“買好了?這麼快?你沒排隊?”孫教授瞪大雙眼,順手接過袋子。
秘密。
餘歡喜諱莫如深一笑,避重就輕報上總價。
孫教授轉賬。
“這是什麼?”他妻子眼尖。
“劉家燒雞。”
-
送孫教授夫婦上地鐵,餘歡喜手提燒雞,坐上回家的六號線。
車廂尚有空位。
手機提示,收到一筆轉賬。
餘歡喜麻利點下收款:【孫老師一路平安!鳳城喜歡您再來!】
秒回。
一個玫瑰花表情,【謝謝丫頭!】
切出聊天框,餘歡喜點開A哥頭像,轉他一百塊,【謝謝哥!有活兒再找我。】
片刻。
10秒語音進來。
“嗐!歡喜你太客氣!孫老師走了?一切倒還挺順利吧!那幫孫子,一聽老師都不願接,你這回可又幫了哥哥大忙。”
原來如此。
平時幹8小時走2萬步不過200塊,這單半天300,屬實撿漏。
那幫人的偏見,無非嫌教師群體摳門又較真,愛說教還頤指氣使。
何必呢。
隻要能掙錢,餘歡喜來者不拒。
她敲下:【是我運氣好。】
A哥沒回複,係統顯示他已收款。
介紹碎活兒得給茶水費,一二百的多少隨意,並無定數,算行裏潛規則。
A哥浸淫圈子久已,在鳳城很有些人脈,一般由他攬活,再分派給群裏其他野導們,賺個信息費。
狼多肉少。
有些不懂事、新來的,舍不得出血。
餘歡喜出手大方,從不挑三揀四,因此碎活兒不斷。
-
轉眼到大差市站換乘。
她跟隨人潮向前。
時刻表顯示到站還有十二分鐘。
餘歡喜抓緊將今天的視頻上傳到洪量app,又把置頂十幾個群挨個掃視一遍。
水群一天999+,根本看不完。
必得有的放矢。
野導吃瓜群眾大群。
忽然。
有條消息一閃而過,夾雜在一堆閑侃中,瞬間被回複淹沒,頂出好幾屏之外。
關鍵詞刺眼。
餘歡喜連忙翻上去。
【有大瓜!佳途雲策總經理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