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鬧,我們早沒了吃飯的心思,隻好打包食物,迅速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隻是沒想到,我們終究還是沒有逃過網絡的審判。
回到宿舍,我和小齊一起把今天遇到的這一家子奇葩吐槽了一通。
直到淩晨,我才昏昏睡去。
我被小齊搖醒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中午。
“小夢醒醒,出事了!”
我迷迷糊糊地睜開眼,她站在床邊把手機舉到我眼前。
正在播放的視頻裏,赫然是昨晚飯店裏和那一家子爭執的我們。
視頻下方的文案十分刺眼:“網紅店驚現厭童女大學生,為蛋糕對幼童大打出手”。
我急忙下床把這條視頻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看了一遍。
畫麵一開始就是小齊為了護蛋糕無意將小男孩兒推倒的一幕。
後麵通篇都是男孩兒外婆對我們的指責、猜疑和造謠。
關於男孩兒撒潑打滾要蛋糕的事情,視頻和文案裏都隻字未提。
最重要的是,裏麵的一老一小都打了馬賽克,可我們幾個並沒有!
視頻發布於昨天夜裏十二點多,不過十二個小時,點讚量已經有將近十萬。
點開評論,高讚大多是對我們的指責。
“一塊蛋糕也斤斤計較,對小孩子動手,不虧是當代小仙女。”
“現在的年輕人太自私了,以前我們鄰裏間經常串門,小孩子吃點零食根本沒什麼。”
“說不定是家長讓孩子練膽孩子才去的,有本事跟孩子爸爸發火,欺負老人孩子幹什麼?”
“現在的人戾氣太大了,放在以前根本不是事兒,請孩子吃個蛋糕,生日歡歡喜喜地就過了,真是世風日下。”
“那兩個女生麵相看著不好,挺刻薄的,說不定真是被包養的小三。”
斷章取義的視頻讓我們的舉動變成了自私和無理取鬧。
即使有幾個人幫我們說話,也很快就被壓了下去。
我和小齊向平台投訴,以侵犯肖像權為由,要求下架視頻。
雖然原版的視頻很快被刪除,但網絡的速度快得難以想象,那條視頻早已被搬運截圖到各處,引發了大量的討論。
沒過多久,我就接到了媽媽的電話。
“小夢,那個生日蛋糕視頻裏的人是不是你?街坊鄰居看了都來問我,連老家的親戚都打來電話問,現在我和你爸都不敢上街。”
整整一下午,我和小齊拿著手機在各個平台投訴被搬運的視頻和截圖。
看著不斷激增的討論量,我們倆都有些絕望。
不過到了晚上,事情突然出現了一絲轉機。
那天在現場的某個顧客放出了一段更完整的視頻。
這一次,所有人都被打了碼。
“我是當時在現場的顧客,之前那段視頻根本是斷章取義。你們看看,這樣的熊孩子,這種作為,換成你們自己能受得了嗎?好好的一個生日都被攪和了。我覺得那兩個美女罵得好,熊孩子背後一定是熊家長,家長不教育的後果就是被社會教育。”
很快,“蛋糕事件 反轉”的熱搜被推上了熱一。
網絡上充斥著熊孩子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小視頻和動圖。
這一次,輿論的風向來了個大反轉。
“我就說,這種事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熊孩子的問題,之前罵兩個女生的人,要不要道歉?”
“最討厭這種小孩了,家裏寵得無法無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點道理都不懂。”
“這孩子就是個小霸王,將來的校園霸淩者預備役。”
“說要寬容大度的人,希望你家孩子將來就長成這個樣子哈。”
“如果是我,一定把蛋糕扣這老太婆臉上,讓他孫子去舔吧。”
“樓上的,蛋糕做錯了什麼?路飛做錯了什麼?”
“之前就說,讓子彈飛一會兒,這種反轉也不是第一次了,網友永遠不長心,網暴的人你們晚上睡得著嗎?”
看著網友們的留言,我和小齊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雖然輿論有利於我們,但隻要事情還在發酵,我們就永遠處在風暴當中。
對於隻想平靜生活的社恐來說,事情沒有過去,我每一天都要提心吊膽,如坐針氈。
幸好,網友們的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
網絡熱議的焦點很快就轉移到了其他事情上。
就在我以為這件事可以徹底翻篇,生活也恢複平靜之時,
網絡上突然爆火的一個言論再次把我們推上了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