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廬山,自然是夏天最佳的去處,尤其是那個還沒有空調的時代,廬山總是青翠欲滴,別具洞天。自從和宋美齡結婚之後,每年夏天,蔣介石都要偕夫人到廬山上小住。這一年更有不同,四十五歲的蔣介石剛剛在中國國民黨三屆五中全會上被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至此,完成了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最後一步。
權力的巔峰讓蔣介石喜不自勝。到達廬山之後,兩人著實休息了幾日,蔣介石甚至陪同宋美齡去拜訪了她在廬山結識的好朋友巴林女士。宋美齡對巴林女士的別墅讚不絕口。兩年後,巴林女士在回國之前把這棟別墅送給了宋美齡,這棟別墅就是後來成為蔣介石夏都官邸和主席行轅的“美廬”,它被“第一夫人”宋美齡稱作“美的房子”。蔣介石親書“美廬”二字,刻在別墅院子裏的石頭上。
蔣介石這次上廬山並不僅僅是為了避暑,三天之後,國民黨軍政要員紛紛上山,蔣介石在廬山親自主持召開了湘鄂豫皖贛“五省剿匪會議”。
會議室內的長條桌上方,一身戎裝的蔣介石居中獨坐,背後牆上掛著巨幅的作戰地圖,地圖上用紅、藍角旗標示著國共兩黨的態勢圖。從地圖上看,共產黨的根據地被畫成了若幹個不規則的圓圈,大有燎原之勢。參加會議的有國民黨黨政軍高官何應欽、李濟深、何成浚、何鍵、陳誠、錢大鈞、曹浩森、孫連仲、劉鎮華等將領,以及汪精衛、顧維鈞、黃紹竑、李石曾、熊式輝、俞飛鵬等要員,他們按文武分坐在會議桌兩側。大家都聚精會神地端坐著,緊張嚴肅的氣氛籠罩著整個房間。由於太安靜,會議室上方的吊扇呼呼旋轉的聲音便顯得很大,甚至衝淡了窗外知了的叫聲。
蔣介石用浙江奉化溪口方言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大家都要明白,我們這次‘剿匪’戡亂,就是抗日禦侮的初步。如果‘剿匪’不能成功,抗日就沒有基礎。因為一方麵要抵禦外侮,另一方麵還要分力‘剿匪’,那就與明末的情形一樣……現在我們的困難,同明朝的情形差不多一樣。所以我們要以明朝為前車之鑒。隻要把國內的匪剿清,使全國團結一致,無論倭寇怎樣侵略,我們也能夠穩固自強,時局終究是可以轉變的。如果我們內部意誌不一,步驟淩亂,既要對內打土匪,同時又要對外禦外侮,試問我們究竟有多少力量!恐怕結果也隻好重演一次明朝亡國的悲劇。”
講到這裏,他停了下來,環顧會場,像是在看大家是否都在認真聆聽一樣,他突然提高聲調:“因此,攘外必先安內!”說完,他將右手握成拳頭,重重地砸在會議桌上。
他的聲音久久回蕩在整個房間。來參會的這些人對蔣介石是既怕又敬,蔣介石往那兒一坐,不怒自威。
會議最後,何應欽代表蔣介石宣布命令:“第一步,集中主要力量,消滅鄂豫皖、湘鄂西兩區共匪,重點在鄂豫皖;第二步,全力進攻贛南、閩西的共匪。”
這就是被中國共產黨寫入黨史軍史的國民黨第四次“圍剿”,國民黨方麵叫作“剿匪”,其總司令部設在武漢,蔣介石親自擔任總司令,李濟深為副總司令。何應欽宣讀的命令很細,參與進攻的國民黨軍被分成左、中、右三個作戰集團。左路軍何成浚部進攻湘鄂西。中路和右路軍全力合圍鄂豫皖。中路軍司令部設在河南信陽,蔣介石親任司令官,劉峙為副司令官,共六個縱隊和一個總預備隊。右路軍司令部設在安徽六安,李濟深兼任司令官,王均為副司令官,共三個縱隊和一個總預備隊。中路和右路兩軍共二十六個師加五個旅,共三十餘萬人。另外,還有四個航空隊配合地麵部隊作戰。對鄂豫皖蘇區而言,這局勢的惡劣程度已經超出了中央蘇區;就國民黨本身而言,這陣仗也可謂是一個超級豪華的陣容。這也印證了一句古話,那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大別山根據地離南京和武漢實在是太近了,這讓蔣介石集團感覺到了危險的存在。
等何應欽宣讀完命令,蔣介石站起來,參加會議的人也連忙站了起來。蔣介石稍作停頓,大聲說:“希望各位按照‘標本兼施’‘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總方針,精誠團結,為黨國建功立業。”
眾人齊聲應道:“願為黨國效勞,不成功,則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