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8年,。
九年春王正月己酉,使賊殺先克。
乙醜,晉人殺先都、梁益耳。
接著上年的事。九年春天,正月初二,晉國箕鄭父、先都、士、梁益耳、蒯得作亂,派刺客殺死先克。正月十八日,晉國人殺了先都、梁益耳。
毛伯衛來求金,非禮也。不書王命,未葬也。
二月,莊叔如周葬襄王。
王室派毛伯衛來到魯國,求取周襄王的奠儀,這是非禮的!《春秋》不說毛伯衛是奉了王命,是因為周襄王還未下葬。
堂堂王室,死乞白賴地向諸侯要求賻金,真是丟人。但是,魯國作為周公之後,號稱當時保存周禮最完備的國家,天子死了都不主動去吊唁慰問,還要王室專門派人來問,也確實是夠嗆。事實上,魯文公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一早就派公孫敖帶著財禮去奔喪,誰知道這家夥奔到莒國找女人去了……沒辦法,魯文公隻好又派叔孫得臣為使者,到雒邑會葬周襄王。
三月甲戌,晉人殺箕鄭父、士、蒯得。
晉國內亂持續發酵。三月二十八日,箕鄭父、士、蒯得被殺。至此,作亂的五人全部被滅。
範山言於楚子曰:“晉君少,不在諸侯,北方可圖也。”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囚公子堅、公子及樂耳。鄭及楚平。
公子遂會晉趙盾、宋華耦、衛孔達、許大夫救鄭,不及楚師。卿不書,緩也,以懲不恪。
夏,楚侵陳,克壺丘,以其服於晉也。
秋,楚公子朱自東夷伐陳,陳人敗之,獲公子。陳懼,乃及楚平。
自城濮之戰後,楚國一直休養生息,蟄伏了十幾年。現在,楚國的元氣恢複得差不多了,看到晉國內部亂成一團,難免又動了爭霸中原的念頭。大夫範山對楚穆王說:“晉侯年少,心思沒有用在稱霸上,北方是可以圖謀的。”楚穆王正有此意,於是親率大軍,自狼淵北上討伐鄭國,俘虜了鄭國大夫公子堅、公子、樂耳。鄭國抵擋不住,與楚國媾和。
晉國趕緊召集諸侯救援鄭國。魯國派公子遂出馬,與晉國的趙盾、宋國的華耦、衛國的孔達,以及不知名的許國大夫會合。聯軍趕到鄭國的時候,楚軍已經撤走。《春秋》對此記載:“公子遂會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對趙盾等人不書其名,是批評他們去得太晚了,以此懲戒那些辦事不認真的人。
夏天,楚軍卷土重來,入侵陳國,攻克壺丘,那是因為陳國歸順了晉國。
秋天,楚國又派公子朱從東夷討伐陳國,被陳國人打敗,公子成為俘虜。可是,一場戰爭的勝利不足以改變大局。陳國終歸是害怕楚國,又主動與楚國媾和。
冬,楚子越椒來聘,執幣傲。叔仲惠伯曰:“是必滅若敖氏之宗。傲其先君,神弗福也。”
楚穆王一邊攻打陳國、鄭國,一邊拉攏魯國。冬天,子越椒訪問魯國。
子越椒即鬥椒,鬥氏,名椒,字子越,又字伯棼。其父子良,是鬥伯比的兒子,令尹子文的弟弟。鬥氏一族,始出若敖,所以又稱為若敖氏,是楚國的名門望族。
鬥椒來到魯國拜見魯文公,手裏拿著財禮,神色卻很傲慢。叔仲惠伯以為,此人必定會使若敖氏的宗族滅亡。所謂“傲其先君”,是使臣出訪之前,必先告於宗廟,而鬥椒拿著禮物卻一臉傲慢,可以說是對先君傲慢,鬼神不會賜福。
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禮也。諸侯相吊賀也,雖不當事,苟有禮焉,書也,以無忘舊好。
秦國派人來送魯僖公和成風的壽衣。老左以為,這是合禮的。並不盡然,所謂“贈死不及屍,吊生不及哀”,喪事辦完再來送禮,純屬給人添堵。魯隱公元年,王室派人給魯惠公贈賵,不過晚了幾個月,魯國人就大書特書,極盡嘲諷之能事。現在,魯僖公都死了十年了,成風也死了六年,秦國才來送壽衣,咋就合禮了?
老左又解釋:諸侯之間,喪事相吊,喜事相賀,雖然時間不對,隻要有禮就行啦!將這件事記載於史冊,主要是表示不忘舊好。
秦國難道真的不知道這件事很搞笑?當然知道。秦國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拉攏魯國。高明之處,在於體貼。
晉國目前最大的敵人,就是南方的楚國和西方的秦國。這兩個國家不約而同地想到要拉攏魯國,以分化晉國建立的同盟。楚國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派了鬥椒過來。而秦國考慮,如果直接派使者訪問魯國的話,晉國必然緊張,很有可能對魯國施加壓力,甚至進行武力威脅,這樣的話,魯國就難做了。所以,秦國想出這麼一個辦法,以吊唁魯僖公夫婦的名義,和遠在山東的魯國發生了聯係。
對此,晉國睜隻眼閉隻眼,當作沒看到。畢竟,吊死問生是人之常情,也不好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