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台為清流,內閣首輔也無法決定他們的去留。
但唐孝仁上表皇帝後,李天照單全收,把那些禦史全貶謫外放了!
最慘的便是領頭彈劾唐孝仁的禦史孫興,直接被外放到了嶺南做知縣。
那裏遍布瘴氣,也不知道活不活得下來。
經過這一番操作,禦史台立即閉嘴了。
唐孝仁趁熱打鐵,向李天提議把三分之一的禦史全換掉了。
李天也全部批準。
六賢王靠資助收買,好不容易掌控的禦史,一下子折損大半。
這下滿朝文武都明白了,皇帝是在力挺唐孝仁!
誰也不敢再質疑唐孝仁首輔的威嚴性。
就連稱病賴在京城的前首輔高耀,也立即上奏說自己痊愈了。
火速攜帶一家老小離開了京城。
六賢王更忌憚的是,唐孝仁非常有能力!
從前唐孝仁為禮部尚書時,大家都當他是個混吃等死的庸官。
起先大家都認為皇上提拔唐孝仁,是因為皇後的原因。
但沒想到,唐孝仁的能力非常強!
比起前任內閣首輔高耀,唐孝仁施政可謂是大刀闊斧。
他經過一番洗牌,迅速把自己的故舊門生,全部安插進了各大核心部門裏。
這次解決完禦史台的事情,又成功把自己的弟子塞到了禦史台。
唐孝仁用新派打舊派,飛速驅逐了前任首輔高耀的勢力。
六賢王與高耀是結盟的,此番損失也頗大。
六賢王都忍不住感慨,自己真是看走眼了。
現在李天又開始裁撤禁軍護衛。
這讓六賢王有點惶恐,難不成皇帝看出了自己的心思?
“你就留下,做王府的護院首領吧,不過近期別出去。”六賢王對何衝說道。
“多謝王爺!”
終於成功留下了,何衝正式開始臥底生涯。
這些日子,李天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奏折全部推給皇後唐含雪,他每天白天在蘭妃殿裏飲酒看歌舞。
夜裏就回皇後宮裏留宿,吃著唐含雪親手做的美食,然後抱著佳人入眠。
唯一的不足,就是近期沒能敗壞掉國運。
不過這個月也已經敗掉3000點國運了。
李天也沒有很著急,反正照這個速度,很快就能達成目標了吧。
“什麼,太後叫朕過去?”
這天早上,皇後正服侍李天更衣時,小魏子前來傳話。
李天的嫡母張太後,也就是當今太後。
並不是李天的生母。
李天的生母其實是個宮女,在生李天時難產身亡。
他是太後撫養長大的。
李天剛繼位時,與張太後的感情挺好。
但這位張太後總是依仗自己的身份,舉薦娘家人入朝為官。
一開始李天都答應了,但太後娘家的這些親戚,屬實爛泥扶不上牆。
便有禦史上書說李天“濫用國戚”。
李天忍無可忍,便罷免了幾個張太後娘家的官,這下就把張太後得罪了。
太後居然召見自己?
李天這才想起來,這後宮裏除了皇後與貴妃,還有個太後。
對了,太後不是愛舉薦娘家的廢物做官嗎?
這下又可以敗壞國運了!
挺好挺好!
李天立即對小魏子說道:“起駕,慈寧殿!”
慈寧殿是太後的寢殿。
雖然李天與太後關係不好。
但畢竟是皇帝嫡母,皇後唐含雪又是個不錯的媳婦。
所以慈寧殿也很奢華,宮女太監一堆。
“陛下到!”
李天走進慈寧殿。
隻見正殿高位上,坐著一個雍容華貴的婦人。
張太後並不是先皇原配,今年不過三十歲。
加上養尊處優,張太後看起來像二十幾歲似的。
她對李天說道:“陛下,你來了。”
李天注意到,殿上還坐著一個幹瘦猥瑣的老頭。
“這是哀家母家的弟弟,張暃柴。”
“哀家最後求陛下一次,張暃柴是個人才,皇帝就封他個官當當吧。”
看著張太後哀求的表情,李天立即說道:“母後放心,兒臣定會安排妥當!”
見李天如此痛快的就應允了,張太後也愣住了。
而李天看著一旁的猥瑣老頭,心裏卻非常開心。
張暃柴,張廢柴!
好啊,又多一個國之蛀蟲!
國運還愁敗壞不掉嗎?
太後簡直太給力了!
這個張暃柴,一臉賊兮兮的模樣,笑起來都沒個好人模樣。
李天越看越滿意,大周王朝就需要此等人才啊!
張暃柴被李天看的發毛。
李天輕咳一聲說道:“既然是太後的族弟,朕可得好好安排。”
“張賢才,你想要什麼官職啊?”
張廢柴一怔,這都能選的嗎?
張太後同樣一愣。
從前她向陛下求官,李天總是很勉強的樣子。
安排些芝麻小官搪塞她。
還說什麼“國之官員,不能輕授”之類的話。
今天為什麼如此大方?
這個張暃柴垂頭說道:“陛下,臣不通科舉,平時喜歡看一些閑書,想要去工部做事。”
這也是張太後與張暃柴商量後的結果。
前麵幾任親戚,全部眼高手低。
太後引薦給李天後,都被安排到了戶部、禮部。
這些親戚沒什麼才幹與文化。
禮部戶部的那些老油條,很快就把他們耍的團團轉。
隨便挑出幾個過錯來,告到皇帝麵前。
很快就被罷免下去了。
所以這次太後也學聰明了,還是實在點待在工部吧。
工部主管大周王朝的工程建設、戰馬養護、兵器鍛造等。
是官員人數最多的部門。
工部的人幾乎都是技術性人員,比起禮部、戶部那群老狐狸,稍微好糊弄一點。
而且這個張暃柴雖然沒中科舉,但是愛看許多雜書。
算是個有點偏科的“程序員”。
李天則心中暗道:工部可以啊!
這個張廢柴真不錯!
工部可是很容易貪汙受賄的地方!
不愧為太後的族親,天生就是來禍害朕的國運的!
李天拍了拍張暃柴的肩膀說道:“工部不錯,愛卿好好做事,朕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張暃柴激動起來。
他並非科舉正道的讀書人。
這麼多年受到許多冷眼。
而且他最喜歡看的書,反倒是別的讀書人最看不起的。
張太後家族是從先皇在世時興起的。
但是家族裏一直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才。
無可奈何才把張暃柴拎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