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嬌嬌眼眶泛紅,卻倔強的不讓眼淚落下。
她哽咽的道:“既然祖母這麼說了,嬌嬌是該遵從的,隻是嬌嬌心裏委屈,今天不得不為自己討回公道了。”
文老夫人和劉氏再次震驚的看向沈嬌嬌,不知道沈嬌嬌到底要做什麼。
“祖母、婆母,這賬本是婆母要求祖母看的,因為婆母懷疑我貪墨侯府銀錢,這乃是對我的不信任,卻是對我將軍府莫大的侮辱。”
“我家族出了事沒錯,陛下並沒有剝奪我沈家將軍府的諡號,更是不曾判定我有罪,還讓我繼承了將軍府現有的一切。”
“族人受罰,我作為沈家在京城唯一的族人不容任何人汙蔑,將軍府的威嚴不允許惡意的挑釁,可婆母你字字句句都在侮辱我將軍府、侮辱我!”
“兒媳咽不下這口氣,特意要為自己討回公道。”
她聲音不徐不疾卻擲地有聲,挺直的脊背好似沈家那不屈英魂,讓人生畏又不禁生出幾分佩服之意來。
文老夫人眸中劃過一抹亮光,對平日裏溫和恭順的沈嬌嬌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這樣的沈嬌嬌的確有將門風範,隻可惜沈家終究隻能剩下沈嬌嬌這麼一個獨苗咯。
想到文家做的那些事,文老夫人閉上了眼睛,再睜開眼時,眼中的複雜情緒已經消失不見。
“你要如何?”文老夫人冷淡的問道。
“孫媳隻想討回公道,我掌管侯府的掌家權三年,賬本一共六冊,每一本我那邊都有備份,祖母和婆母可以叫府上的賬房先生過來合算,看看我的賬冊到底有沒有問題。”
“此為證明我清白的必經過程,還請祖母成全!”
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文老夫人不得不按照沈嬌嬌說的做,對桂花嬤嬤道:“派人去請。”
劉氏卻覺得文老夫人太縱容沈嬌嬌,怎麼能沈嬌嬌說什麼就是什麼呢?
這要是被人知道她們這兩個長輩被沈嬌嬌輕易拿捏,她們的臉麵還要不要呢?
“婆母,你太縱容沈嬌嬌了吧,我們和她沒什麼好廢話的,我們對她又不差,她還需要討回什麼公道,我看她就是故意找事兒讓我們難堪。”劉氏氣憤數落著沈嬌嬌,殊不知文老夫人恨不得賞她幾個大嘴巴子,讓她話多。
“好了劉氏,此事我自有分寸,你給我閉嘴!且好生在旁邊看著!”文老夫人發了火,劉氏瞬間如鵪鶉般膽小,賠著笑臉不敢再造次。
文老夫人耳邊清淨了些,心情也舒緩了一點,卻又聽見沈嬌嬌一本正經的道:“婆母如此誤解我,我無話可說。”
“這些年我為侯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甚至為了侯府還貼了不少嫁妝銀子,現在歸還了文伯侯府的賬本,交出了掌家權,我的嫁妝體己也該算算了。”
跟在沈嬌嬌身邊的竹青又拿出了一本賬冊,裏麵全是沈嬌嬌為了侯府支出的嫁妝體己來。
文老夫人掃了一眼賬目合計,隻覺得頭暈,侯府花了沈嬌嬌三萬八千七百九十二兩銀子,而這還不包括沈嬌嬌從她嫁妝庫房中拿的那些昂貴物件。
這要是真的給沈嬌嬌清算了,這文伯侯府賬麵上怕是剩不了多少銀子。
文老夫人瞬間打起了不清算賬冊的主意來,隻是府上的三位賬房先生已經來了,其中有兩位是文老夫人的人,另一位則是劉氏的人。
沈嬌嬌一直知道他們三個背後之人,做賬本的時候做得細致不說還簡單明了,不給人挑錯的機會。
這三位賬房先生因為沈嬌嬌的用心也省力不少,這三年每過一個月都會去找文老夫人和劉氏彙府上的開支情況,文老夫人和劉氏比誰都清楚沈嬌嬌沒有貪墨。
所以,一開始沈嬌嬌歸還賬本的時候文老夫人連看沒有看,誰知道劉氏這個壞事兒的,一來就要求查看賬冊,懷疑沈嬌嬌貪墨,現在鬧得沈嬌嬌要文伯侯府把她的嫁妝補還給她。
他們用沈嬌嬌嫁妝的時候沒覺得心疼,可如今臨到要清算補還給沈嬌嬌的時候,都覺得肉痛得很。
那麼大筆銀子,沈嬌嬌一個婦道人家要那麼多幹嘛?
都嫁入她文伯侯府了,用她點嫁妝銀子怎麼就不行了?
想著,劉氏又要對沈嬌嬌進行說教,卻被一直注意著劉氏的文老夫人看見了,猛地從座椅上起身,拉住了還要搞事的劉氏,警告的看了劉氏一眼。
劉氏委屈,劉氏不敢說,隻得忍下了即將脫口而出的話。
沈嬌嬌看明白了她們的意圖,卻佯裝什麼都不懂,把她的需求三位賬房先生說了下。
三位賬房先生都是能力出眾之人,比對賬冊,沒發現任何問題,然後又對沈嬌嬌補貼而出的嫁妝銀子做了比對,沒有一處出錯,隻得訕訕的和文老夫人說道:“老夫人、夫人,這賬本沒有任何問題。”
“少夫人用的嫁妝銀錢裏麵的記錄也不曾出錯,一共是三萬八千七百九十二兩銀子,現在侯府的賬麵上有八萬兩銀子,少爺得到賞賜五十萬兩白銀還沒入庫,補還少夫人的嫁妝銀子尚有結餘。”
沈嬌嬌勉強笑著對文老夫人說道:“祖母,我可以拿回自己的嫁妝銀子嗎?”
文老夫人心裏自然是不願的,可這麼多人看著,她如何也拉不下這張老臉,點了點頭,還故作大度的道:“既然要算那就算清楚,你從你庫房裏拿出來的物件也一並拿走,若是不好拿走的,也折算成銀兩補還給你。”
文老夫人以為她對沈嬌嬌都這麼大度了,沈嬌嬌應該不好意思再要回什麼嫁妝物件,也不會為了那些東西讓她難堪,畢竟她這個祖母一直以來都挺護著沈嬌嬌的,沈嬌嬌是個有心的孩子,肯定會給她體麵。
可她不知道現在的沈嬌嬌,打骨子裏就已經站在了文伯侯府的對立麵,發誓要文伯侯府血債血償,不可能再給文老夫人任何體麵了。
“還是祖母明事理,稍後我會讓我如意院的奴仆去各院一趟,看看東西能不能拿回來,要是拿不回來,就用銀子來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