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二位來自揚州的學子,還有一筐洛河倉的大米,正是微臣立功的證據!”
“微臣多謝尚書大人,尋找人證物證!”
李文浩微微抬起了頭。
理直了,氣就壯!
眼睛自然而然無所畏懼,坦蕩的望著龍椅之上的文媚娘。
目光一片清澈,正氣淩然!
不看不知道,那女皇帝的年紀也不大嘛,怎麼能發育的如此之好?
肌膚白的健康,晶瑩剔透。
修長的四肢,盈盈一握的小腰。
裁剪得體的龍袍,很貼切的體現出了皇帝身為女人的愛美之心。
清晰可見的,女帝因為氣憤,胸膛一起一伏。
還用小手輕輕拍了下......你別這麼彈啊,真要人老命!
就是後世的百萬網紅,在百萬修圖師的加持下,直播都沒這麼好看的。
可惜大殿之內,敢像李文浩這樣,冒著大不敬之罪,直視女帝的,也是破天荒的第一人,第一次。
“李文浩,你霍亂超綱,敗壞朝廷名聲!”
“往賑災糧裏摻石沙,使百姓怨恨陛下,痛罵朝廷!”
趙平安化身皇帝的嘴替,數落起李文浩的罪行。
“以次充好,看看這筐裏的大米,一鬥能有兩升石沙!”
“五萬石賑災糧,又有多少進了你自己的腰包?”
“趙大人,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講。”
李文浩不舍的從文媚娘身上,收回了目光。
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要逞口舌之利,與女帝大戰三百回合。
不想被跳出來的老雜毛給掃了雅興。
心情!
十分的不爽!
“你是受災百姓?”
“人證在此,還敢狡辯?”
“哦,再次確認下,你倆是揚州受災的饑民?”
“千真萬確!”
兩名揚州來的秀才,頭如搗蒜,“學生若有半句謊言,願千刀萬剮,死無葬身之地......”
“別急著發誓賭咒,我相信你們是揚州來的災民。”
李文浩又問。
“那最後一次確認下,你們領了洛河倉的賑災糧,是怨恨陛下,還是痛罵朝廷了?”
“這......”
這是能說的?
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該當著皇帝的麵,說怨恨皇帝的話。
說了不得馬上被拉出去砍頭?
“懂了,你倆沒有,那是你倆的兄弟姐妹怨恨陛下,親朋好友痛罵朝廷?”
“都沒有,那你倆怎麼做證人?”
“......”
“學生對陛下的敬仰之情,猶如洛河之水,滔滔不絕。”
“揚州百姓對朝廷的擁護愛戴,猶如昆侖之山,連綿萬裏!”
“百姓們怨恨的,是往上好的白米裏混入沙子的狗官,災民們痛罵的,是以次充好的蟲豸!”
好在,上堂對質的不是大字不識的草民,而是讀過聖賢書,胸有點墨的書生秀才。
沒那麼容易被李文浩幾句話給問住!
很快就抓住了重點。
“請陛下順應民意,肅清朝堂!”
“請陛下給揚州受災的饑民一個公平公正!”
“探花郎,你仗著口舌之利,詭辯一時,如今還想怎麼狡辯?”
趙平安質問李文浩。
李文浩再次直盯盯的看向了文媚娘。
這可比看電視劇裏的人物過癮多了。
“微臣不願與人爭辯。”
“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自由他。”
“不知者不罪。”
“皇天在上,日月當空!”
“我隻願陛下知我、信我、明我,我自泰然!”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微臣一介書生,有幸得陛下任命,為百姓做事,此生無憾!”
“敢問陛下,這洛河倉的米,被微臣參雜了沙子,煮出來的粥,還能吃嗎?”
“這......”
文媚娘此時,隻被李文浩剛才的幾句話,震得耳中作響,心潮起伏,一時竟然有些不能自己。
滿腦子都是李文浩的聲音,隻覺得每一句都振聾發聵。
好一顆赤子之心!
難道,真錯怪了他?
可摻了沙子的米,又如何解釋......
文媚娘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白花花的大米裏,摻了沙子,煮出來的粥不咯嘴磕牙?”
嘴替趙平安,再次上線。
向李文浩問罪。
“災民本就饑餓,身體羸弱,吃了這不幹不淨的糧食,能不生病?”
“你問問朝堂中的各位大人,這等摻了石沙的大米,送給他們吃,他們吃嗎?”
“趙尚書言重了!老朽家有薄田幾畝,桑榆幾顆,粗茶淡飯倒也富餘,無論如何也不會吃參雜石沙的劣質大米!”
“下官家無餘財,好在內人賢惠,也知圖個幹淨,若把這一筐混著沙子的糧食拿回家去,怕是要被家妻打殺出門......”
“誰愛吃,誰吃!”
“以次充好,送我都不要!”
“......”
“說得好!各位大人說得好!”
“何不食肉糜?”
“做官的不要,才能順順利利的送到揚州災區,發放到需要的饑民手裏呀!”
“諸位別多心,我說的是一路去揚州遇到的官吏,沒有說諸位有貪心。”
李文浩飛速的掃視了一圈朝中附和的官員,目光再次緊緊鎖定在了女帝文媚娘身上。
“受災的饑民,餓的都在煮觀音土吃了,何況加了一點沙子的稻米?”
“實不相瞞,微臣從洛河倉出發,到揚州放糧,一路上夥夫煮飯,用的都是加了沙子的糧食,添一小撮鹽巴,再有幾根鹹菜,就當加餐了......”
“吃了一路,也沒見有人身體不適。”
“倒是路上許多的人,見我們押運的糧食裏,一鬥米裏能有兩升沙子,頓時都沒了興趣,到了揚州,也少了許多麻煩。”
“摻了沙子的稻米不好賣,官吏嫌棄,商人嫌棄,富戶嫌棄,但餓極了的災民不嫌棄!”
“運糧賑災,使災民填飽肚子餓不死,微臣職責所在,也是陛下所托。”
“災民要吃肉粥,那不是微臣該管的事。”
“隻要能把五萬石糧食,送到需要糧食的饑民手中,臣背負罵名又如何?”
“放糧賬冊在此,請陛下過目。”
歪理!
這是歪理!
朝堂之內,鴉雀無聲。
卻又不知這個理歪在何處!
往賑災糧裏摻沙子,倒成了好事?
文媚娘的美目陡然一亮!
隻要能把糧食送到揚州饑民手中,摻點沙子又何妨?
她飛速的翻看了下賬冊,然後傳給了諸位尚書。
“世間還有這麼賑災的?”
趙平安瞠目結舌。
震驚!
大意了!
被這二十歲出頭的探花郎,給蒙蔽了!
盯著賑災糧的人不少,很多人都有一種被陰了的憋屈。
本以為這小子是個大貪比,沒想到他用的以毒攻毒的毒計!
“不對!”
一個黃毛小兒蹬鼻子上臉,趙平安哪能忍得了。
一眼就看出了賬冊的問題。
“洛河倉放糧五萬石,為何賬冊上足足登記發放了六萬石之多?”
“李文浩,你還說沒做假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