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揚州饑荒!”
“餓殍千裏,怨聲道載,草根樹皮都被啃光了,餓極了的百姓連土都吃!”
“再這樣持續幾天,走投無路的災民恐怕要造反!”
金鑾殿內,戶部尚書趙平安憂心忡忡,向女帝上奏。
站在文臣末列的李文浩卻揉了揉眼睛。
我是誰?
我在哪?
我在幹什麼?
李文浩發現自己名字沒有變,卻從現代社會來到了一個曆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朝代,名為大夏。
大夏女帝文媚娘,年方二十,貌比天仙。
此刻,高坐龍椅的文媚娘,正一臉殺氣的掃視群臣。
“朕上個月下令江南倉放糧賑災,共計三萬石!為何饑荒不見好轉,反而更嚴重了?”
“這......”
“......”
朝中大臣你看我,我看你。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了戶部尚書趙平安身上。
上個月,朝廷的確按女帝陛下的聖旨,開江南倉,放糧三萬石賑濟災民。
但江南倉到底有沒有三萬石糧食的庫存,放出去的糧食有沒有給災民......
這就不得而知了。
朝廷的官員隻負責遵照聖旨開倉放糧,而女帝要考慮的就多了。
“陛下,並非戶部賑災不盡力,而是饑民實在太多了!”
趙平安低頭稟報。
“三萬石糧食,不足以平息饑荒!”
“卿的意思是,還需要繼續開倉,放糧?”
“朕問你,江南倉三萬石糧食,發放到了揚州哪幾個縣的饑民,發放了幾日......啪!”
文媚娘猛地在龍椅扶手上重重一拍,目光如刀。
盛怒之下,文媚娘嫩白的小手,緊緊握拳,青筋暴露,她不用聽,就已經知道官員們的回答。
果然,趙平安從衣袖中,拿出一份奏折。
“回陛下,揚州賑災官員的名錄,發放糧食的賬目,俱已登記在冊,請陛下過目。”
“大災之年,置萬千黎民百姓不顧,賑濟不力,甚至貪贓枉法,中飽私囊!”
“此等官員,實乃大夏朝廷中的害群之馬,如若不殺之,如何能給大夏百姓一個交代?”
刑部尚書楊忠也出列,跪在大殿內,大義凜然道。
“臣懇請陛下下旨,嚴懲不貸!”
“臣懇請陛下,誅殺貪官,以平民怨!”
百官在兩位尚書的帶領下,齊齊跪到在地,叩頭請旨。
不知道的,還以為海清河晏,朝堂一片清明,上下一心,共同賑濟災荒。
龍椅上的文媚娘,已經氣的直挺挺的站了起來。
有那麼一瞬間,文媚娘都想拔出侍衛的佩刀,親自把眼前百官的狗頭砍下來。
奏折上的名單是害群之馬?
不!
那些都是你們這群狗官的替罪羊!
殺!
文媚娘自登基以來,殺的可太多了。
隻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殺了群王八,來了堆烏龜。
一般黑!
偏偏還不得不靠他們,維持朝廷的穩定。
“揚州之地,不僅是大夏的重要糧倉,更是賦稅重地。”
“揚州百姓要的是能填飽肚子的糧食,而不是所謂的交代!!”
文媚娘冰冷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中。
砍幾個貪官的腦袋,也不能讓百姓不餓肚子啊!
“開洛河倉,再放糧五萬石!”
“一個月之內,務必使饑荒平息,百姓安定!”
“吾皇聖明!”
“吾皇萬歲,萬萬歲!”
各部官員,齊呼萬歲。
糧食放在倉庫裏,隻能發黴腐爛,拿出來了,才是真金白銀!
文媚娘看著山呼萬歲的百官,眼眸之中,再次泛出寒意。
洛河倉的五萬石糧食,有多少能真正發放給百姓?
官員一層一層盤剝,即便日後清算,把他們都砍了,餓死的百姓也無法再活過來。
“賑災事大,洛河倉的五萬石糧食,關係著揚州百姓的安危,戶部務必派遣專人監管押運!”
“若有差錯,滿門抄斬!”
嘶——
百官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這是要開殺了。
行,這萬五石糧食,我們少拿點,留個一萬石給災民?
“陛下,戶部負責開倉放糧,還請刑部派遣人手監管,行欽差大臣之權,正好去揚州誅殺賑災不力,中飽私囊的貪官!”
趙平安拱手說道。
死道友不死貧道,皇上總是要砍頭的,你們刑部先頂上。
“陛下,刑部掌天下刑罰之政令,隻會查案抓人,論賑災放糧,乃戶部職權所在,還請戶部派遣專員負責押運糧食,定能平定饑荒。”
楊忠一聽,糧食你們戶部官員拿了大頭,頂罪的事讓我們刑部來?
天下還有這種事?
“至於徹查賑災中有沒有以公謀私的,不急於眼前一時,當下應以賑災為先。”
“請陛下聖裁!”
刑部尚書此言一出,百官附和。
文媚娘不語,背靠高高在上的龍椅,看著一眾左右推諉的官員。
她不在意午門外多掛幾個狗官的人頭,洛河倉賑災的糧食,怎麼能到受災饑民手上,才是頭等大事。
故而,文媚娘遲遲不作決斷。
也想不到有什麼人,能頂住壓力,當此大任。
“陛下,臣舉薦一人,定能監管糧食押運,保證不出任何差錯。”
眾臣見女帝不發話,一直幹瞪眼也不是個事兒,趙平安便有了主意。
“哦?”
文媚娘眉頭微皺,這老狐狸又想推誰出來送死?
“此人乃新科探花,現翰林院編修,觀政使李文浩!”
李文浩正迷糊著呢,突然聽到戶部尚書報出自己的名字,立馬打了個激靈。
狗東西,老子沒有得罪你們任何人!
你們這幫不幹人事的,連賑災的救命糧都敢貪,還要把老子推出來送死?
江南倉三萬石糧食啊,足足四百多萬斤!
現在又是洛河倉五萬石,七百五十萬斤!
餓肚子什麼滋味,李文浩再清楚不過。
小時候,老家遭了水災,要不是國家及時救災,李文浩沒淹死也餓死了!
“李探花?”
文媚娘的目光,落在了文臣末尾的李文浩身上,看不出一點喜怒。
“正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
事到臨頭,李文浩躬身一領。
“微臣願往揚州,安定百姓,賑濟饑荒!”
這幫狗官既然要讓咱來頂罪,咱也就不跟你們玩低調。
想起來,這趙平安舉薦李文浩也不是沒道理的,前幾日李文浩拒絕了這位尚書大人拋出的橄欖枝,報複來的如此之快。
黨同伐異,上下勾結!
不肯同流合汙的,便構陷殺之!
“好!”
文媚娘略一思索,選其他人,也未見得比李文浩可靠。
“新科探花李文浩接旨,命汝為洛河轉運使,放糧賑災,安撫百姓,全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