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他們不是重男輕女,隻是不愛我。
我一直到上高中,考進了市重點中學,才回到爸媽身邊。
十幾年不曾住在一起。
我總覺得自己是這個家裏的陌生人。
美其名曰讓我和弟弟互相照顧,還逼著我休學一年,等著和弟弟同班。
在老家時。
雖然在鄉下沒什麼錢,但起碼外公外婆很疼我。
回來後,我卻因為姐姐這個身份,處處都被教育要讓著弟弟。
「弟弟是男孩子,飯量大,所以他拿五千的生活費,你一千就夠了。」
「他長身體快,每周都需要買新衣服,你不需要,買那麼多衣服也是浪費,那幾件夠了!」
「弟弟喜歡吃雞翅你不知道嗎?這盤就是專門給他做的,你別吃了!」
每一次。
我都在妥協讓步。
包括我們的名字。
祝月,是爸媽隨口取的,說好聽又簡單。
但祝男,寄托著爸媽對弟弟的關心和疼愛,他們親口說,起這個名字就是為了讓弟弟一生百樂安寧。
都是親生的,為什麼我就隻能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