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子,這裏就是六扇門積壓的卷宗。”
六扇門,是大秦三司法製的總稱。
其中禦史台,刑部,大理寺統合為大秦的司法管理執行機構。
其中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禦史台主管稽查,大理寺責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
秦漢跟著大理寺主簿,來到了六扇門存放卷宗的地方。
主簿名叫方林,大概三十來歲,臉上帶著些許諂媚,點頭哈腰地指著那一排排櫃子笑道:
“卷宗陳列分為天地玄黃四組。”
“其中天字櫃存放的是已偵破結案的案件,地字櫃存放的是已偵破未結案的案件,玄字櫃存放的是正在偵破中的案件,黃字櫃則是仍未安排人手負責的案件。”
“不知道九皇子您想看哪一個部分?”
秦漢四下看了看。
隻見那櫃子個個都有近三米來高,滿滿當當陳列著大大小小的方盒子。
盒子上貼著年月日的時間,地名。
足以見得方林雖然諂媚,但是在分門別類這一方麵,做得確實不錯。
“我自己隨便看看,既然父皇應允我協理六扇門的事務,自然要知道六扇門都處理過哪些案件。”
方林點頭哈腰地笑了笑,拱手道:
“那下官就先行告退,如果有什麼需要,九皇子隻管招呼下官便可!”
說完,方林便退出檔案室。
秦漢見他走後,徑直邁步走向天字櫃。
“四年前......也就是隆皇十八年。歲銀征收在每年八月份,案發之時,差不多也就是十月左右......”
秦漢找到標注隆皇十八年十月左右的卷盒,稍微翻找了片刻,便找到了四年前歲銀案的卷宗。
“怎麼這麼少?”
秦漢微微皺眉。
那一個盒子裏,放了大概七八本卷宗,其餘的卷宗都是足足兩指厚的粗紙縫成的本子。
唯獨這一本,隻有寥寥十幾頁。
秦漢翻開看了看,眉頭更是擰成了一個疙瘩。
這卷宗裏除了記載著歲銀案的案發時間,地點,涉及的罪犯以及案件概述之外,就隻剩一些口供證據,甚至連調查取證的過程都沒有記錄。
這麼草草結案,就算要翻案又能從何查起?
“恐怕要找當時負責這個案子的官員下手了!”
秦漢喃喃道。
話音剛落,就聽頭頂傳來一個聲音。
“要找他,那你可要費點功夫了!”
秦漢順著聲音抬頭看去。
隻見一個身穿捕快衣服的人正躺在橫梁上。
那人說完,抬手一揮,丟下一物。
秦漢抬手接住,竟然是一個酒葫蘆。
“喝一杯?”
秦漢聽到對方的話,當即微微一笑,打開酒葫蘆的瓶塞,聞了聞。
“怕我下毒害你嗎?”
“那倒不是,”
秦漢笑了笑,拿起葫蘆晃了晃說道,
“既然要請我喝酒,為什麼不下來?”
對方聞言,這才翻了個身,從那橫梁上一躍而下,正落在秦漢麵前。
此人年約二十歲出頭,少年英氣,臉上還帶著一絲稚氣未消的稚嫩,麵對秦漢也沒有絲毫怯意,甚至有些許戲謔。
秦漢笑了笑,端起酒葫蘆仰頭喝了一口,將葫蘆遞了回去。
“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尊姓不敢當,”
對方接過葫蘆,自己也灌了一口,隨意地將瓶塞塞回去,將葫蘆掛回腰間,抱著胳膊說道:
“我不過是大理寺的一名小小司務,哪裏敢稱尊。”
“小姓林,名立,叫我小林就可以了。”
秦漢見他肆意灑脫的樣子,當即笑著搖了搖頭,隨後正色道:
“你剛才說我要找的人費工夫,是什麼意思?”
小林微微晃了晃腦袋,將頭指向另一個櫃子說道:
“天字櫃,隆皇十九年三月十六的卷宗,你看看就知道了。”
秦漢走過去找到卷宗,打開一看,頓時眉頭微皺。
“當時負責歲銀案的是大理寺司直劉令,次年三月暴斃家中,經查驗,是飲酒過度而死。”
小林說著,順手又抽出一份卷宗遞給秦漢。
“同年六月,負責複審歲銀案的大理寺丞王嶽因醉酒調戲他人妻子,被對方亂刀砍死,當街暴斃。”
“參與這歲銀案且唯一活著的官員,正是當時的大理正,如今的大理寺少卿,陳亮。”
“你要問,唯一能問的就隻有他!”
秦漢看著手上的幾本卷宗,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了起來。
六扇門辦案,最初由司直負責堪破審理,寺丞複審,複審結束後,交由大理正最後審核,全無疑點之後才最終定案。
而歲銀案,草草結案先不說,負責堪破複審的官員就死了兩個,怎麼可能沒有蹊蹺?
“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秦漢轉頭看向小林。
小林嘴角露出一抹冷笑,輕哼道:
“你不是第一個對這個案子起疑心的人,二皇子之前也曾經來翻過這個案子的卷宗。”
二皇子?
秦漢愣了一下,連忙問道:
“他查出什麼了?”
“這我就不知道了,”
小林搖了搖頭,臉上一絲愁緒一閃而過,戲謔道:
“他查沒查到什麼都無所謂了,現在他自己的卷宗,都已經躺在了地字櫃裏。”
二皇子的卷宗......在地字櫃?
秦漢愣了一下,語氣裏已然帶上了一絲驚詫。
“二皇子的死因不是還沒確定嗎?怎麼才過去半個月,就已經進了地字櫃?”
小林冷笑了一聲。
“這你別問我啊,二皇子頭風複發,墜馬而死,這是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司共同給出的結果。”
“之所以還在地字櫃,是因為涉及皇親國戚,需要陛下親自審核通過,才會移交天子櫃而已!”
小林說著,拍了拍腦袋,接了一句。
“對了,忘了說了,負責二皇子死因調查的,也是大理寺少卿,陳亮。”
“你的意思是......”
沒等秦漢把話說完,就聽門外一陣腳步聲響起。
小林神色大變,抬手將秦漢手中卷宗全部搶了過去,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塞回原本的櫃子裏,隨後躬身低頭,像是變了個人一般,畢恭畢敬地站在秦漢身邊。
下一刻,就聽一個笑聲傳來。
“九皇子。”
說著,兩人迎麵走來。
後麵那個正是迎接秦漢進來的主簿方林。
另一人年約五十,滿臉正色,上前便躬身說道:
“下官大理寺少卿陳亮,不知九皇子大駕光臨,還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