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沒有什麼比皇帝這張金字招牌更管用的。
此時此刻的李隆基,身穿鎧甲,再次站在了承天門樓上,望著城下烏壓壓的人頭發表了一番激情感慨的說辭。
“朕午夜夢回,依然夢見美麗的胡姬在長安城街上翩然走過,那高壯的胡人扭著靈活的腰肢跳了一支又一支的胡旋舞,長安城的深巷子裏飄出陣陣的酒香!我們通宵達旦,夜夜笙歌,那是一個個多麼美麗的夜晚!可是如今夢醒了,長安,它如今大難臨頭!安祿山鼠輩狼子野心,他一旦引兵攻打長安,長安豈能安乎?”
“不能,不能,不能!”老百姓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
看著一個個群情激憤的老百姓,李豫看向了李隆基。
李隆基嘴角狠狠一抽,覺得自己被這個孫子給賣了。
可是這小子出的主意的確不錯。
長安城百萬人口的都城,難道還招募不出勇士嗎?
“皇爺爺,您就是整個大唐的定海神針,隻要您振臂一呼,誰敢不從?孫兒相信,隻要您金口一開,長安城的勇士一定會紛紛投入您的麾下,為您效忠!”
昨晚,李豫私底下,又給李隆基戴了一頂高帽。
能夠做四十多年的皇帝,李隆基雖然老了,可他也不傻。
李豫這小子想用他這張老臉賣人情,以招到更多的新兵。
雖然有些不情願,但是眼下長安城內不足一萬的兵力,根本不夠防守這麼大的長安城。
所以,抓緊招募兵馬,是當下緊急的事情。
要不然,長安城一旦破了,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
還真別說,當李隆基聲淚俱下地發表了一番激情澎湃的陳述之後,城下的百姓一個個都放聲大哭,表示一定會和皇帝陛下共進退。
正在大家一個個紅著眼睛、抹眼淚時,李豫叫人把一張巨大的招募告示貼了出來,上麵無非就是寫著長安城即將兵臨城下,急需招募大量勇士的話術。
李豫把後世政府的那些煽人情緒的官文,也引用了過來。
長安城那些個識字的百姓們一看,一個個挽起袖子,爭先恐後地報名。
當然也不是誰都可以報名。
那些老弱婦孺、身體有傷殘的,一律委婉地拒絕。
他們不肯,李豫好言安慰了一番。
“你們雖然不能上戰場殺敵,但是你們可以做大部隊的後勤。比如,給前方部隊送補給、幫忙修築工事、當夥夫也可以。”
在李豫的安慰下,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老人,這才沒有在招募目錄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李豫鬆了一口氣。
安祿山手底下範陽、平盧、河東的士兵,常年跟邊疆的異族打交道,作戰經驗十分豐富。
這次長安城的士兵招募,要是再招些老弱病殘,這和送人頭沒區別。
所以在兵源上,李豫都會盡量選15歲以上40歲以下的青壯年。
老皇帝的號召力果然非常強大,短短三天之內,真的招募到了10萬的新兵。
10萬的兵力,理論上來說,足以拱衛長安。
但是,這10萬士兵,很多都是沒有拿過兵器的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