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的事,本宮已經知曉了。”
“兄長,多的不必說了,本宮會處理的。”
不等長孫無忌開口,長孫皇後便搶先說道。
長孫皇後不愧為千古賢後,其手段也是非常驚人。
“本宮先前已經派人調查過了,楊妃和陛下在那夜隻是簡單的吃了個飯,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事發生。”
“陛下吃完飯後一刻也沒有停留,直接就去了甘露寺。”
長孫皇後說道。
她的意思很明確,楊妃絕不是靠美色勾引的李世民。
長孫無忌有些詫異。
“那陛下為何就像是被灌了迷魂湯一般,執意要扶持李恪?”
長孫皇後擺手道:
“既然不是楊妃從中作祟,那看來應該就是蜀王那邊了。”
“會不會是因為蜀王做了什麼事讓皇上極為欣賞,所以才能得到如此重用?”
長孫無忌搖頭道:
“蜀王府外我已經安插了不少人,對蜀王的行蹤,我早已是了如指掌。”
“蜀王整日除了呼呼大睡以外,並沒有什麼其他愛好,甚至連書都不怎麼看。”
嘶!
就連長孫皇後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直覺告訴她,這個李恪絕對不簡單。
如果再不有所動作,日後很有可能會取代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皇後娘娘,對蜀王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此人雖說好吃懶做,不學無術,但能憑一己之力得到皇上的重用,想來肯定不一般。”
“也許......也許他現在向我們展現出來的一麵都是裝出來的!”
“此人深不可測,絕不能讓其威脅到太子之位!”
長孫無忌麵露凶光。
不用長孫無忌提醒,長孫皇後也能明白其中的利害。
“這件事不可操之過急,隻能是緩緩圖之。”
“陛下不是傻子,如果動作太快,很有可能會被判為謀逆之罪!”
一直商量到深夜,長孫無忌才離開立政殿。
看來,李恪接下來的日子要不好過了。
......
甘露殿。
李世民剛剛批完奏折。
李君羨快步上前,將昨夜立政殿的事說了一遍。
李世民搖頭道:
“這長孫無忌,看來不給他個教訓是不行了。”
“為何就不能接納蜀王呢?自朕重用蜀王之後,這長孫無忌便整日上躥下跳,妄想除掉蜀王。”
“通知百騎司,讓他們出手把蜀王府外的那些眼線全都給處理幹淨。”
“日後不管是誰想要監視蜀王,統統不留餘地的除掉!”
李君羨遲疑道:
“陛下,那我們百騎司的人......”
李世民擺手道:
“你是沒聽見朕是怎麼說的嗎?”
“難道要朕給你重複一遍?”
李君羨碰了一鼻子灰,領旨後便匆匆離去。
一夜之間,長孫無忌安插在蜀王府外的眼線全都被處理幹淨。
李恪對此事並沒有多在意,半夜聽到動靜後也隻是翻了個身就又睡了。
相比之下,長孫無忌可就慘多了。
此時的他根本不敢睡覺!
百騎司出手,說明此事由李世民直接幹預。
這也是皇上的初次警告,告誡長孫無忌不要再癡心妄想!
若是再打蜀王李恪的主意,要處理掉的可就不僅僅隻是這些眼線了。
......
次日早朝。
長孫無忌一夜未眠。
早朝之上,他連話都不敢說。
“李恪?李恪可在?”
李世民朝殿下看去,想在群臣當中尋找李恪的影子。
很顯然,他沒找到。
此時的李恪,仍在府中呼呼大睡。
兵部尚書外加天策上將不來上早朝,這在唐朝可是頭一遭。
群臣蠢蠢欲動,不斷的向長孫無忌釋放信號。
【機會來了,快上啊!老夥計!】
【這可是搬倒李恪的大好機會!】
【我上你嗎個頭!】
此時的長孫無忌哪還敢有其他念想,麵對其他大臣的擠眉弄眼隻能是當做什麼也沒發生過。
侯君集有些疑惑,他不明白長孫無忌到底是受了什麼刺激。
這等機會要是再不抓住,下一次可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侯君集顧不得那麼多,見長孫無忌遲遲不出列,他便自行出列了。
“皇上,在半月前蜀王就被提拔為兵部尚書,但直到今天他都沒有去兵部報道。”
“如今蜀王更是被封為天策上將,但如今天策府已經清理完好幾天了,蜀王依舊是沒有去天策府報道!”
“蜀王無視皇命,無視國家禮法!皇上務必嚴加懲處,否則何以維係朝堂秩序與威嚴!”
侯君集的這一番話,說的那叫一個抑揚頓挫,慷慨激昂。
底下的群臣全都忍不住的跟著點頭。
李世民聞言臉色大變,輕聲道:
“哦?”
“那侯君集,你來說說,誰當這兵部尚書最為合適?”
“至少輪不到你侯君集吧!”
“前些日子由你掌管兵部,可你是怎麼幹的?連突厥大雪你都沒有給朕查清楚!”
“若是聽了你的,現在的大唐至少要損失十萬大軍!”
李世民的聲音雖輕,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的話語如同寒風刺骨,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侯君集一時語塞,麵色漲紅,張了張嘴,卻難以反駁這鐵一般的事實。
“陛下明鑒,微臣確有失察之過,對於突厥之事準備不足,此乃臣之失職,臣願領罪。”
“但臣不相信,蜀王為兵部尚書就能察覺出突厥大雪來!”
侯君集嘴硬道。
李世民抿了抿嘴。
【你還別說,他還真就知道!】
不過,這些事李世民自然不會和大臣們如實相告。
“夠了!侯君集,你現今所論,皆為推諉之詞,而非反省之語。身為臣子,當先思己過,再議他人。朕不想再聽你辯解,下去吧,好自為之,等候發落。”
侯君集此時終於明白為何長孫無忌一言不發。
蜀王李恪就是皇上的雷點,若是碰上定會沾一鼻子灰。
侯君集都遭了罵,其他官員自然是更不敢發聲。
李世民繼續道:
“前些日子突厥大雪,拖慢了我們和突厥的決戰時間。”
“現如今河東道之事雖已平息,但突厥之患猶存。”
“朕知諸位皆有經天緯地之才,今日便是一個展示你們智略的時機。對於突厥,你們有何良策,可使大唐免受其擾,確保邊疆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