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吳敬梓詩傳吳敬梓詩傳
李漢秋

金縷曲

盛夏題霍公山房

何計鞭陰石?隻當天、燭龍鞭火,愁心如熾。敗屋閑雲依破衲,鬆影北窗堆積。看茶鼎、風吹習習。荷葉三枚延法慶,寶光師、飛錫河婁國。我相在,竟誰識。山城梵宇巍然立。歎幾時、青鴛白馬,又生荊棘。假使泉明今尚在,蓮社定須重入。霍公談先君子往事。便滿眼、惟餘俗物。揮淚我來尋舊址,悵遠公、頭白今成雪。鐘樓外,又斜日。

題釋

過了二十七個月丁憂守孝的寂寞日子,到了雍正四年(1726)盛夏,吳敬梓又開始東遊南京,重訪霍公山房,寫了這首詞,抒發了物換人非、不勝今昔之感,充盈著佛家典故、佛家用語、佛家意境、佛家韻味。

吳敬梓的先君子吳霖起(母劉氏,家金陵)住南京時,曾與釋徒、羽士相過從,早年的吳敬梓因此也同伊等有交往,如這首詞所寫的釋徒霍公以及冶山園亭的周羽士等。耳目所染,他年輕的心田中便播下了道佛思想的種子,從而為其日後的接近道佛和在《儒林外史》中描寫道佛積累了生活素材。

句釋

鞭陰石:《水經注·夷水》載:相傳難留城山上有一石穴,穴中有陰陽二石。鞭陰石則雨,鞭陽石則晴。後因以鞭石作祈求晴雨和洽之典。庾信《和樂儀同苦熱》詩:“鞭石未成雨,雞鳶不起風。”

燭龍:神名。傳說其人麵蛇身赤色,張目為晝,閉目為夜,吹氣為冬,呼氣為夏,見《山海經·海外北經》。後借指日光。

“茶鼎”句:胡適有夾注:“清涼乃爾,當不愁燭龍鞭來。”

“荷葉”句:釋道宣《續高僧傳》卷二七載,隋京師凝觀寺有高丈六之釋迦像,為開皇三年寺僧法慶所造,造未畢而法慶死。因其命未盡而食盡,佛像令給荷葉終其福壽。後三日,法慶複活,“自爾旦旦解齋,進荷葉六枚,中食八枚”,後成其像,七十六歲乃卒。

“寶光”句:《初學記》卷二三:“《造天地經》曰:‘祭河婁國土人無有日月之光,寶光菩薩往造日城。’”飛錫,佛教語。指僧侶遊方。見《釋氏要覽》卷下。

我相:佛教語,實我之相,四相之一。《金剛經·大乘正宗分》:“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青鴛白馬:青鴛,《初學記》卷二三引《大藏經》:“須彌山下有青鴛伽藍。”白馬,同書卷二三引《高僧傳》:“漢明帝於城門外立精舍,以處摩騰焉,即白馬寺是也。”

泉明:指晉陶淵明,唐人避高祖諱改“淵”為“泉”,見李白《送韓侍禦之廣德》詩“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王琦注。

“蓮社”句:蓮社,白蓮社的省稱。東晉時,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與僧俗十八賢結社念佛,同修淨土之業,因寺池有白蓮,故稱。晉無名氏《蓮社高賢傳·不入社諸賢傳》:“時遠法師與諸賢結蓮社,以書招淵明。”

(“泉明”“蓮社”兩句,轉述霍公語:以陶淵明喻吳敬梓先君吳霖起。)

俗物:語出《世說新語·排調》:“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複來,敗人意!’”

遠公:對東晉高僧慧遠的尊稱,此處借稱霍公。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