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結廬深山中,布衣蔬食一畝宮。青山層迭列畫障,綠樹槎枒映簾櫳。門迎流水蓼花灣,牧唱樵歌競往還,琴樽無恙塵囂靜,指點深林暮靄間。
有明末運幹戈裏,黃巾赤眉紛如蟻,淮南十家九家空,眼看城郭生荊杞。先人倉皇走避兵,茅屋傾欹茂草生,汙萊滿目牛羊下,野水爭流禽鳥鳴。五十年來成幻夢,斜陽廢墅少人行。
吾先君子長太息,欲將舊宅重經營。手持錢帛告田父,昔吾先人此環堵,多年侵奪勿複言,梁燕飛來知故主。茅茨重翦土重築,釃酒諸昆共揮麈,竹苞鬆茂好相期,莫忘先人慶寧宇。
隻今搖落又西風,一帶楓林繞屋紅。明月空傳天子詔,西墅“一輪明月,高擬鹿門”,莊烈皇帝敕書中語。歲時瞻仰付村翁。
題釋
這首《》約寫於雍正二年(1724),從“隻今搖落又西風,一帶楓林繞屋紅”來看,已是深秋。
西墅草堂故址在今全椒縣西南六十裏的程家市鄉浦北山吳村,約建於1610年,衰敗於1920年左右,前後持續三百多年,是全椒曆史上人文蘊藏最悠久和影響最大的族居地,也是“鼎盛最數全椒吳” 的發祥地。西墅草堂的初拓者為吳鳳,即“轉弟公”,吳敬梓《移家賦》自述“始祖諱轉弟公自六合遷全椒”,並“以誌趣高淡讓襲,卜居邑之西墅”。其幼子吳謙棄農學醫,吳謙敏而聰慧,自學中醫,“翻玉版之精切,研金匱之奧奇” ,並成為聞名鄉裏的名醫。於是家道漸豐,為其子孫讀書博取功名夯實了物質基礎,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從而實現以科舉謀得出路的目標。
全椒吳氏門庭的改換,應從吳沛始。沛乃謙之次子,他“以儒為業”,是全椒吳以科舉發家的奠基人 。很顯然,吳敬梓的高祖吳沛在其家族由貧而富,由業醫而從文,由鄉間農家逐漸演變成科舉世家的漫長時間長河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形成後來“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顯赫家聲的最初的強有力推動者。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西墅草堂度過的。“全椒吳”從吳沛開始“奮發於製舉”,在此讀書課子,使國鼎、國器、國縉、國對、國龍五個兒子四成進士,吳氏遂發跡,因此可以說西墅草堂是其發祥地。吳沛的《西墅草堂初夏》詩描摹了當時的情景:“結茆在西墅,差遠塵市喧。漠漠天宇接,遙青納短垣。榆柳當窗搖,清明罩幾痕。鎮日少過客,不知接送煩。家貧饒藜藿,一飽腹自捫。高低五男兒,暇即與討論。千古在目前,絕學垂憲言。浮榮何足慕,潛心味義根。我愛夏初長,寸陰當思存。” (康熙《全椒縣誌》,卷十七“藝文六”。)吳國對《先君遺稿跋言》:“西墅草堂為先君舊居也。對垂髫依恃於此。草堂僅兩棟,上覆以茅,土垣周之;外皆野隙地,古人陋巷殆不過是。先君惟讀書課子,怡然也。”
吳沛課子讀書的書房門聯:“君子蒙養作聖功,須向此中求建白。秀才天下為己任,還期不朽著勳名。”—以儒家的“作聖功”激勵子孫“三不朽”。
西墅草堂另懸有門聯:“函蓋要撐持,須向澹寧求魄力;生平憎詭故,聊將粗懶適形神。”—這裏既有儒者安貧樂道於陋巷的“孔顏樂處”精神,又有“粗懶適形神”的道家“澹寧”精神。
句釋
一畝宮:《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後以稱寒士的簡陋居處。唐權德輿《奉酬從兄南仲見示十九韻》:“詩成三百篇,儒有一畝宮。琴書滿座右,芝朮生牆東。”
“黃巾”句:黃巾,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二者借指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參見《明史·流賊列傳》。
“淮南”兩句:杜甫《兵車行》:“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此化用之。
汙萊:《詩·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毛傳》:“下則汙,高則萊。”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田不治則下者汙而水穢,高者萊而草穢。”
茅茨:茅草屋頂,亦指茅屋。《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揮麈:晉人清談,每揮動麈尾,以為談助。後因稱談論為揮麈。
竹苞鬆茂:《詩經·小雅·斯幹》:“如竹苞矣,如鬆茂矣。”鄭箋:“言時民殷眾,如竹之本生矣;其佼好,又如鬆柏之暢茂矣。”
“西墅”兩句:鹿門,山名,在湖北襄陽縣境。漢末龐德公攜妻子登此山,采藥不返。後因用指隱士所居之地。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莊烈,明崇禎帝朱由檢諡號,明崇禎十六年(1643),吳國鼎和吳國龍同時金榜題名,雙雙考中進士。崇禎以鹿門擬西墅草堂,表彰吳沛於此隱居課子的敕書中有:西墅“一輪明月,高擬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