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妖蛇除百穀災
斷雲:
百穀怨氣積衝天,妖魔久孽害民生。
此氛若非包公斷,安見真邪不並行。
話說鄭州百穀源,山清水秀,民居稠密。古祠五王廟,柱中有一白蛇精,身長八尺,猛勇驚人,力能拔樹,睛若流星之光,氣似烈風之焰。性好食人,騷孽一方。源中人民老稚,皆沾瘟疫,累年不安。於是鄉源保障蘇學虛,舉首集眾,三步一拜,拜到五王廟,乞求息災。彼夜,妖蛇托五王神氣,作夢付蘇保障雲:“爾欲止災,必須春祀犁牛,秋祀生人,方可免焉。”保障夢中驚醒。待天明,舉眾商議,同往廟中討答,果如其夢。這一方人大小沉吟半晌。霎時狂風大發,拆擊樹屋。此時妖蛇作氣駭人,至是人民舉皆失色。因而不得已於仲春輪立犧牲奉祀。仲秋輪以疾人奉祀,但舉牲祀人固難處,既將人充牲,又豈不哀泣乎?康定三年,保障隻得與眾初舉二祀,果然疫疾獲平,男婦稍安。且每遇祀時,人皆退歸,妖怪方乃享祭。次日,眾皆奔視,犧牲與人,片無一留,其苦撼天。於是眾人號為五虎神,乃作謠歌曰:
祈神本為福,求福反受殃。
人生稟五氣,何可拆犧牲。
五王為猛虎,百穀遭其苦。
殺牲複殺人,滴血濺茲土。
自此之行,已經年矣。適九月間,忽見包拯出巡鄭州,赫赫威靈,人皆震威。百穀人民,受害益深,聞包拯至州,莫不踴躍。保障及眾奔台具狀,備訴苦情。拯見狀大驚,暗想:“五王乃大神,決無狂暴。此必妖孽假神作殃。”發保障回家曰:“伺我親來,自有區處。”是日,誠心具疏,禱告上蒼:
竊謂為人上者,當思以全生民也。民之害猶己之害也,民之患猶己之患也。卑職忝受人民之寄,惟願百姓鹹寧。不意百穀源中,有此異災。是厥政弗修,愧負窮窿,其罪萬萬。故此恭叩上疏,乞天威明昭顯示,使臣得以靖一方矣,謹疏。
祝罷,又寫牒文一道,令張千去百穀源當村要路,密焚其牒,使五王及土地之神,毋致妖怪逃避。自拯發了張千這場事,忽臥於幾,夢見身穿紅袍,頭戴金盔,是一天神降雲:“百穀源五王廟事,爾不可責及五神,乃是白蛇精作怪耳。爾明日即去除之。”拯醒,方知。
次日,令李萬徑往百穀源蘇保障家安頓,即使保障仍束人設祭。是夜,拯喚李萬帶勁弓一把,一同悄悄躲在五王神背後。等至四鼓時分,方見柱上一條大白蛇下來食人。眼似輝星,行若山崩。拯見大怒,張弓搭箭,將白蛇射中左眼。又發一箭,射至身上。白蛇忙回穴中。拯即令李萬解下束的人,聲喊保障。保障與眾人奔視。拯令眾人扶醒那束人,眾人領去調治不提。拯與保障笑道:“此乃妖蛇,非五王神也。爾等何蠢至此,被他害了數年人命!我今射死此畜。”喝令張千將柱劈開,隻見妖蛇氣還未絕。李萬將索捆了。柱中寶物及屍骨無數。拯將寶物,賞與眾人。保障及張、李二人,自執青鋒劍,斬白蛇於五王廟前,以火焚焉。次日,另遷五王廟於別所,立一塔鎮於此地。拯撫安了百穀人民一番,即遣張、李二人收拾行李,轉州理政。保障與眾叩衙拜謝,因頌盛德除害一律雲:
今年遭困痛傷心,才得青天救蘇醒。
大德除害應難報,惟願黃堂永世新。
自此,拯之威名,不惟士大夫之懷仰,而仁宗聞之,亦嗟歎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