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察除妖狐之怪
斷雲:
張明為客到東京,好色心邪惹怪精。包公除斬妖狐後,自是人間得太平。
話說仁宗寶元年間,包公在東京之日,適屬縣有姓張名明,字晦之者,年二十歲,美姿容,善賦詩,尚未娶有室也。因在家安閑無事,父母命其收拾資本,出外為商。偶到東京而回,未及至家,泊船於岸。是夜月明如晝,不能寐,披襟閑行,遂吟一絕雲:
荇帶浦芽望欲迷,白鷗來往傍人飛。
水邊苔石青青色,明月蘆花滿釣磯。
當日張明吟訖,俄然見一美人望月而拜,拜罷,遂吟詩一首雲:
拜月下高堂,滿身風露涼。
曲欄人語靜,銀鴨自焚香。
又曰:
昨宵拜月月似鐮,今宵拜月月如弦。直須拜得月滿輪,應與姮娥得相見。
姮娥孤淒妾亦孤,桂花涼影墮冰壺。年年空習羽衣曲,不省三更再遇無。
美人吟畢,張明悅其美貌,遂趨前問曰:“娘子,何如而拜月也?”美人笑而答曰:“妾見物類,尚且成雙,吟此拜月之詩意,欲得一佳婿耳。”明曰:“娘子,所願何如?”美人曰:“妾意得婿如君,則妾之願足矣,豈有外慕之心乎?”明見美人所言投機,遂乃喜不自勝,言曰:“世之姻緣有難遇而易合者,今宵是也。娘子若不棄,當與娘子,偕至予舟,同飲合巹之酒可乎?”美人見明言此,無難色,欣然與其登舟,相與對月而酌。既而與張明交會,極盡歡娛之美。次日,明促舟回家,同美人拜見父母,宗族問張明:“何處得此美人?”明答以娶某處良家之女。美人自入明家,勤紡績,縫衣裳,奉事舅姑,處宗族以睦,接鄰裏以和,待奴仆以恕,交妯娌以義,上下內外,皆得歡心,鹹稱其得賢內助焉。
時包公因革停猴節婦坊牌,案臨屬縣,偶見其家有黑氣衝天而起。包公即喚左右停止其處,親謁其宅。左右問其故。包公曰:“此間有妖氣,吾當親往除之。”眾皆駭異。先是美人泣謂明曰:“三日後大難已迫,妾必死矣。”明驚問其故。美人蔽而不言,惟曰:“君無忘妾情。此誠意外之望也。”凡四日而包公倏到,伏劍登門。觀者罷市。美人錯愕失措,將欲趨避,包公以照魔鏡略照,知其為狐,遂乃大叱之曰:“妖狐安往?”美人俯伏於地泣吟一律曰:
一自當年假虎威,山中百獸莫能欺。
臥水肅肅玄冬沍,走野茫茫黑夜啼。
千歲變時成美女,五更啼處學嬰兒。
方今聖主無為治,九尾呈祥定有期。
美女吟畢,包公判曰:“汝乃異類,何得迷人?”即令李虎揮劍斬之。視之,乃一狐耳。複喚張明問其來曆。張明即以因商於外,泊舟得之前言說了。包公曰:“此妖孽如此,若非吾到此除之,則爾亦不免耗散其精神矣。”張明再拜致謝包公之神明莫及。而後張明遂無恙而終。
此可以為心邪好色者之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