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我和我的戰友我和我的戰友
陶正明

名差半字

在“八尺溝人”公眾號上看到陳正明寫的“水鬼的故事”,使我回憶起與他的一連串往事。

剛任一師政治部主任不久後的一天早上,我到直屬連隊轉轉看看,走到通信營,看到一個穿空軍製服的幹部,戴著一副眼鏡,與戰士一塊兒掃地。怎麼我們陸軍來了空軍幹部?我心生好奇,便上前詢問。他看見我的軍銜,連忙敬禮,喊“首長好”!戰士們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掃把。

他的軍銜是“一杠兩星”,中尉。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他叫陳正明,高中畢業考上軍校,學空軍氣象專業,因他們那屆學這個專業人多,空軍用不完,有的就要交流到其他軍種。他是浙江義烏人,所以填報畢業分配意願時就填了駐浙陸軍,分到了一師通信營。當時排長人多,他還沒定崗定位,暫時在一個排當第二排長。部隊還沒到換裝的時間,所以他仍然穿著空軍服裝。這是我與陳正明的第一次接觸。

第二次與他見麵,是在我的辦公室。

上次了解到陳正明的情況後,我就到幹部科查看了他的檔案。他就讀於空軍院校,四年成績優良,取得學士學位。當時,我就想,部隊本科生不多,而他學的專業又沒有用上,加之眼睛近視,在基層工作不方便。但他既然能考上軍校,說明文化底子還是厚實的,應該找個合適的崗位,發揮他的作用。

我打算把小陳放在宣傳科報道組,於是讓通信員去請他到我辦公室好好聊聊。

他讀了不少書,知識麵較寬,思想活躍,思考問題較深,性格直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征求了他的意見,他很願意,就到報道組上班了,編製在連裏,任排長,吃住也在連隊。

我這人特別不喜歡晚上加班,但剛上任不久,事情很多,加之還沒宿舍,臨時借住招待所一間房,所以晚上經常到辦公室去,有事就做事,空閑就看看書。報道組辦公室就在我的斜對麵,我來回都要經過,多數時間能見到小陳在那裏看書看報,弄剪貼,抄寫東西。在省報、市報和南京軍區報紙上常能見到他寫的稿子,我每篇必讀,看故事情節,看邏輯觀點,看語法表述,覺得他文字有功底,上路也很快。

我去炮團調研時,聽說有個同誌在搞技術革新,還有成果。我把情況簡單記在本子上,回到師裏,直接給小陳交代任務,到炮團去采訪,把那個同誌的事跡寫篇稿子。他馬上就去了。

炮團距師部隻有一公裏多路,他天天來回,一周下來,稿子就寫出來了。他送給我看,我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看了幾遍。文化水平高的寫的稿子就是大不一樣!小陳把革新器材的科學原理、應用價值、改進方法和當事人刻苦學習、鑽研過程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讀起來蠻生動的。這件事使我進一步認識、了解了小陳。

由於小陳有思想,敢於發表不同見解,屬於“不入流”的另類,機關有些人容不下他,趁我住校學習期間,第二年就把他趕回了連隊。我培訓一年後回到部隊,知道了小陳的遭遇,也沒指責誰,又讓幹部科通知小陳回到報道組,並把他提升為副連職。

陳正明很珍惜在報道組的時光,全身心地投入采訪、寫稿工作。為了搜集資料素材,他一有空就到師部四個機關科室裏去轉悠,加之他長得精瘦,又戴副眼鏡,別人開他玩笑,說他像極了電影裏的情報處長。誰知這個諢名馬上傳開了,以至有些戰友不叫他陳正明,直接喊他“情報處長”。他隻笑笑。

不要看陳正明人瘦,他酒量可不小。十八大之前,有一次上麵報社來了工作組,我們政治部負責接待。午飯時,我帶宣傳科長和報道組三個同誌到招待所陪他們。我說下午大家都還要工作,中飯我們就隨意喝點吃點,等晚上再找個地方好好幹一場。小陳聽我這麼一說,就說他陪各位首長、老師喝幾杯。一兩的杯子,他一口菜未吃,給四位客人每人敬了一杯。我有點擔心,勸小陳吃點菜,杯子不要倒滿了。他說沒事,呼呼地喝了一碗湯,又拿起二兩多的杯子給客人敬酒。除一人實在不能喝外,其他三個客人都喝了。小陳又倒一杯要敬客人,我怕客人出洋相,阻擋住了小陳,就再沒喝了。

下午上班,我有意進報道組看了看,大吃一驚,小陳竟然坐在那裏翻報紙。我開玩笑地說:“小陳,你身體這麼單薄,酒都到哪裏去了?”

他說:“主任,我沒事。下次有客人需要我陪,我一定陪好。”

小陳的協調辦事能力也讓我佩服。1994年1月22日,是“硬骨頭六連”命名三十周年紀念日,南京軍區提前半年下通知要隆重舉行慶祝活動。有六項活動內容:一場六連官兵的軍事比武彙報,一場紀念大會,一套經驗事跡材料,一台晚會,一部錄像片和按慣例給與會代表每人一份有特色的紀念品。除了第一項和與會代表的接送、食宿外,其他五項都由政治部負責。這麼多事項,經費也全由政治部承擔。那時,一年的政工費連訂報刊都不夠,這麼大的開支真是愁死人了。

我抽人組織成立了五個籌備組,另外還找了兩個幹部去“化緣”。我擬派陳正明去龍泉寶劍廠協商,讓他們贈送三百把劍,劍上刻上“劍膽雄風”四個字,作為紀念品。而事前,我們誰也不認識龍泉縣或寶劍廠的任何領導。

陳正明帶著一台解放牌大卡車,拿著政治部的公函就去了,盡管費了不少口舌,最終還是把事辦成了。他打回電話進行了報告,準備返回。那時正逢嚴冬季節,返回時山路彎曲不平,雨雪結冰,車子走走停停,還有兩頓飯餓著,真是饑寒交迫。他知道領導們焦急萬分,但那時又沒有手機更別提微信了,沒法聯係,大家心急如焚。等到深夜,我們還沒見他回來,也沒音訊,正準備實施應急方案時,陳正明帶著車,腿一瘸一拐地回來了。駕駛員講起小陳與廠方協調、路上遇險的經過,說陳幹事真是了不起。我緊緊握住小陳的手,說:“小陳,你們這一趟吃了大苦,萬幸人沒事,我們放心了,也要謝謝你!”

陳正明與我的名字陶正明,僅差姓的半邊不同,他“東”我“匋”。就因為這半邊不同,還引起了一場誤會。他寫了某部一位連長的事跡,兩千多字,登在報紙顯眼位置。一位首長看到了,打電話批評我,說:“你一個師政治部主任怎麼能隨便寫一個連長的稿子?讓其他幹部怎麼看?簡直是不務正業!”

我還沒有看過這篇報道,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不知什麼緣由,隻好聽著批評。放下電話,我找來報紙一看,原來印刷時把“陳”字半邊“東”印得模糊,使別人誤以為是“陶”字。弄清楚了,我趕緊打電話向首長作了解釋。

陳正明筆頭來得快,文字也幹淨,在師裏小有名氣。參謀長與我商量,想調小陳過去。我說,反正還在師裏,去你那裏可以讓小陳多曆練,長進更快。就這樣“陳幹事”變成了“陳參謀”。

我也批評過陳正明一次。他的工作崗位調整了,年底領導帶著科長和他下部隊考評基層建設情況,一個單位一天。各單位都很重視,方方麵麵精心準備。第二天要到下一個團考評,陳正明就正式通知打電話告訴團機關。沒想到團機關幹事又問他考評組在團裏住不住、吃什麼菜、喝不喝酒。小陳就如實把當天在上個單位的有關情況講了。機關在呈報通知給他們團長看時,團長說,可不能馬虎,要想得更細一些,做得更好一些。當時我正好在那位團長旁邊,就問什麼事,團長把呈批件遞給我,我看了一遍,回到機關就批評陳正明:機關正式通知,關於生活方麵的事情怎麼能講呢,還講得那麼詳細。機關幹部做事情,隻要涉及領導和部隊,都要三思而行。他說今後注意!

陳正明在軍區報紙上上稿多,早被報社社長看上了。社長要從基層部隊調幾個幹部到報社,改善編輯的結構,讓我推薦三個同誌,我按要求選了兩個指導員和參謀陳正明,其中一個博士生、一個研究生,唯有小陳是本科生。我本希望三個人都能被選上,到大機關工作會有更大發展機遇,結果隻有陳正明被選上了。他在報社幹了幾年後要求轉業,打電話告訴我,這時我已離開老部隊,我問他,幹得好好的,怎麼有轉業的想法。他說:“老領導,不瞞你說,因生了雙胞胎兒子,我家裏生活開支大,而部隊幹部待遇低,在師裏時寫稿子,雖然能從報社拿點稿費,貼補家裏,但壓力很大,那時就有轉業的想法了,隻是因年齡小走不了,到報社來轉業容易多了。對不起,辜負了你的期望。”

人各有誌。陳正明講得在理在情,我很能理解。他到地方工作生活也很順心。我退休後專門去看望過,在他辦公室,看到他獲得的許多獎狀、證書、證章,瀏覽了他在許多報刊上發表的千餘篇稿子,心中充滿無比的喜悅和自豪!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