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濟又名潮際,因海潮上漲至此得名,原是黃岩西部的水路重鎮。永寧江上遊從寧溪至潮濟稱永寧溪,潮濟始的鹹潮河段稱永寧江,是黃岩的水運動脈,經椒江出海。上遊的永寧溪、小坑溪和柔極溪可通竹排,運載竹木柴炭等山區物資至潮濟轉往各處,而縣城的物資由輪船溯潮而上至潮濟,由竹排運往山區。千餘年來,潮濟一直是黃岩水路交通和山區平原貨物中轉之地,潮濟街上商鋪林立,商貿繁榮,唐宋時稱“潮濟鋪”。
始識潮濟,是在十年前,因了《古跡圖誌》來此拍攝。那時的潮濟,靜靜的,名為“沚江亭”的路廊裏,好多老人坐長凳上聊天。街上寥落得很,陽光有些熱辣,齊整的木房子有些斑駁,徜徉其間,發現很多房子的牛腿和柱子都被白蟻所蛀,些許飄搖。迎麵而來的村人很和善,小孩子們跟在我後麵,一會兒便有了一群,熱熱鬧鬧的一路走來,仿佛又回到了當孩子王的童年時代。想給孩子們拍照,他們又害羞得紛紛四散而去。匆匆一行,卻給了我莫名的親切感,使得我後來又去了多次,或微雨迷離,或陽光明媚,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細雨中的潤澤、陽光下的溫暖都讓人難忘,喜歡雞們的奔跑逐食,喜歡鄉間狗狗的慵懶,喜歡曬在門前、院落裏的薑片辣辣的香味,喜歡嫋嫋的炊煙,生活的味道在此極安詳。
潮濟最近被納入浙江省首批曆史文化名村,秋大哥致力於整理、挖掘潮濟的曆史人文,已在潮濟住了三四個月,漸漸迷上潮濟。他力邀我參與黃岩民俗攝影協會與蜂鳴網站關於潮濟的采風活動,被他的熱忱感染,我也欣然加入到這浩蕩的采風大軍中。
潮濟離胡村嶺不遠,新修的82省道寬敞平坦,一不小心就開過了頭。潮濟小學的操場上停滿了車,一樓的教室裏人聲鼎沸,聚集有近百號人,遇上多位許久不見的朋友,一陣驚喜。學校食堂裏飄出鹵肉的香味,幾位村民正在忙碌,為了我們這些素昧平生之人的中餐。據說中餐是黃岩最出名的小吃食餅筒,這是大多數人的最愛,聞著肉香,禁不住口舌生津。
許久不見的潮濟街,依然少有變化,甫一入目的是沚江亭裏佇立的一塊1938年的遺存石碑。街上還留著一小段卵石路麵,油亮亮的石頭隱隱訴說著曾經的悠遠。初秋的陽光依然強勁,但是老街的每家每戶都大門敞開,通風極佳,所以陰影處還是有微風拂麵,頗涼快。
我在一老伯家轉了轉,老伯家的房子已逾百年,房梁、柱子、樓板基本完好,老伯說他家的柱子與房梁用的都是櫧木,耐得起歲月。老伯也年逾八旬,精瘦瘦的,思路還清晰,口齒也伶俐。他原本供職於寧溪供銷社,退休後一直在家,早已習慣於如此恬淡的生活。說起潮濟街昔日的繁盛,還是有著滿滿的驕傲。那時的潮濟,上遊的竹排與下遊的輪船在此交集,貨物的熙攘、人聲的鼎沸與商鋪的忙碌構成了一個活色生香的鬧市。長潭水庫修築前,上遊的一夾竹排順水能載貨300餘公斤,老排工能駕乘兩夾半排,最多裝貨可達1000公斤。
原先的碼頭位於上街盡頭,沿階梯而下,前麵是一片綠油油的肥沃之地,想象往日水務之繁忙,早已隔世。據資料載,清末民初,江茂才購置的“永裕輪”最早開始用機動汽船經營黃(岩)潮(濟)航線;1930年7月,陳少白在城關北門樟樹下建黃濟碼頭,建造“黃濟輪”,專營黃潮航線,每日漲潮時開船,退潮時返回。1958年,黃岩至長潭通車,乘客漸少;1960年8月,長潭水庫大壩合攏,溪流阻斷,竹排運輸廢止,航道也因上遊來水速減而淤積,“黃濟輪”終點改為頭陀,後又改山頭舟,至1968年徹底斷航,潮濟商貿從此衰落,直至消亡;1992年5月的撤區擴鎮並鄉,潮濟鄉並入北洋鎮,從此更與熱鬧無緣。
今日的老街,幹淨了不少,這裏的房屋基本都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牛腿與雀替的造型很簡潔,隻在“陳元生南貨茶”店的房前見著幾組栩栩如生的人物木雕。潮濟沒有特別上好的建築,也沒有一間間的四合院,一切都很簡樸,這是一條很平凡簡單的街道,但它仍不失為黃岩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雖然,那些斑駁的牆上密密匝匝地住滿了爬山虎;雖然,有些房屋已然開始坍塌;雖然,原本的碼頭沒有了水的滋潤,隻能憑想象支撐;雖然,這裏隻留下了老人與孩童,但是,在這裏,還有很多讓我們心動、令我們離開了還會想念的東西。就如那個烙鐵畫店裏的師傅,那樣的超然物外,拿了個電烙鐵,旁若無人,專心作畫,站在門外的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快樂與滿足。
二十餘年來,老街的日子一直是安嫻的,這份波瀾不驚隱藏了昔日的人來熙往與繁華歲月。其實,每一段安靜背後,都有或多或少的悠悠往事佇立著,給人無盡想象。也許,老街的房屋終究敵不過歲月,但我相信,那些離開了的人們,還是會常常回來的,這裏有著他們熟悉的味道,有著內心深處渴望的溫暖。於我這樣一個外人,置身其中,竟也如原鄉般生出絲絲鄉愁。
吃著鮮香的食餅筒,喝著清涼的蕃蒔絲湯,感受著食物帶來的溫情,想著我少年時的家,已迷失在一片水泥森林和縱橫交錯的水泥大道間,驀然想起了席慕蓉的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麵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所以,潮濟老街,衰落或興旺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它始終會是遊子的精神家園,在心中,永不老去。
品讀潮濟,平凡、樸實,卻不失柔軟;味道淡然,卻始終縈繞。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