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守望吉嵐守望吉嵐
念琪

一種詩意的守望

——念琪詩集《守望吉嵐》序

龔學敏

記得是2015年的端午假期,《星星》詩刊編輯部在福清有個活動,我和編輯李斌第一次去了福清,也是第一次認識詩人念琪。當時,和包括念琪在內的幾位福清詩人還加了微信,時至今日,還會有一些微信上的互動,看到他們呈現出精彩時,也會情不自禁地點個讚。

我常說的一句話便是詩歌不能當飯吃,但是,詩意卻是每一個人生命中不可缺失的精神存在。說到兩年前的福清和詩人念琪,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去龍江橋時,我們倆在海口古鎮那條靜靜的長街上邊走邊聊,經過一政府正在安排專人進行維修的民宅(念作霖故居),念琪講,主人是福清當地一位頗具影響的文人,也是他的祖上,這樣,我對念琪的身世又多了一份敬重。現在想起這些場景,也是一幅畫一樣地詩意著。有時候,人生的美好莫過於這種。

福清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地方,千年彌勒佛像的從容淡定,千年石橋的滄桑沉穩……包括整個福清,就這樣一點點,一年年地浸進這個叫做念琪的詩人的生活,浸進他的這本詩集《守望吉嵐》。並且,又通過詩人,把這些用生命體驗過的精神向度,用詩歌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出來。

吉嵐是福清的一個村,念琪用一本詩集的名字來守望,這個村也就詩意了。念琪說吉嵐並不是他的真正故鄉,而是他的精神故鄉。讀完這部詩集後,想一想,與其說念琪在守望一個村落,不如說念琪在守望一個精神領地,或者就是守望這個叫做吉嵐的地名的潛在的詩意。合上詩集,自然會感覺到,他的鄉情,與像我這樣的高原上長大的人,甚至大多人都是不一樣的,不是當下流行的愁字。念琪的思鄉,隻有平平淡淡的一顆初心。是我們生命中最初的原鄉。故鄉是人生的起點,然後,我們慢慢地長大,慢慢地離故鄉越來越遠,直到有一天,遠成一種再也回不去的風景。讀念琪的詩讓人有了一種能夠回到故鄉的感覺,從這些詩行裏,我們可以看到念琪和他的詩一起回到了精神故鄉。

最是牽引我目光的是莊稼

種出來的圖畫

瞭望,可以治療許多病

層次分明

——《 故鄉的田疇》

故鄉是精神的根,是治療現代著的我們的藥。隻是這粒藥的藥效很短暫,已經無法根治這種普遍的現代病了。因為,我們想到的僅僅是藥的力量,而忽略了作為病人的我們,在什麼狀態服用,用什麼樣的心態服用,下一粒藥該是什麼時候服,當然,服藥時應該還有的禁忌……而念琪似乎找到了他自己最佳藥方,就是走入了故鄉的內心,當故鄉醫治好了自己的心病後,也感知到了故鄉的傷。唯有如此,這藥才是真正的藥。

多少次我想走近您、攙扶您

用山坡上采集的草藥為您療傷

——《吉嵐,為什麼你讓我的眼淚穿破石牆》

我們的病是和故鄉的病相通的。用故鄉這粒藥給自己治病,又把自己作為一粒藥,給故鄉療傷,是念琪有別於其他鄉土詩作的獨特之處。故鄉的傷是深刻的,詩人念琪對故鄉的理解也是深刻的。在這種相互的深刻關聯之中,念琪用自己的人生閱曆走入了從容與淡定。同樣,在表達其他素材的詩作中,念琪的從容淡定呈現的也是充分,甚至他的語言節奏的舒緩,整體氣息的靜謐,都可以說來自這種超過詩藝本身的從容與淡定。比如,“我同意天空下雨,在有約定的清明”;“通過玻璃看天空,抑或天空的樹”;“百度一下,應有太陽還是霜”等等。

念琪另一種精神向度的詩作,在這冊詩集中占的比例集中在第三輯“反克心語”中。這輯中的詩作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思,有些是所見,有些是所聞,有些是自己的親曆。這些詩作更多地呈現出疼痛後的堅毅,滄桑後的沉穩。是詩人對於社會生命的思考和痛苦後的積澱引爆的獅吼。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有時候,念琪的思想和痛苦所在又是非常可怕和極端的。請你在他的這個時候遠離他,不要惹怒他。當然,他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又是冷靜的,對於社會和問題充滿著關注和愛心。因愛而痛。怒其不爭哀其不幸。閱讀他的詩歌,可以想見他對於改變現狀的著急和切膚的痛苦。

有時候,艱難地把眼淚和著幹澀的米飯扒進

嘴裏

生硬地吞咽

——《我不想把浪漫寫進詩裏》

這兩句詩較為精確地呈現了念琪詩歌精神的這一向度。

寫到這裏,我想用念琪一首叫做《盛開》的小詩中的兩句來作為本文的結尾:

一樹的盛開

隻為我到來

是的,這人世間許許多多的詩意,正是因為我們來了,正是因為你們來了。

(龔學敏:男,1965年生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當過中學教員、警察、宣傳部部長、報社總編。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星星》詩刊主編。已出版詩集《幻影》《雪山之上的雪》《長征》《九寨藍》等。)

宛如初心,一見回到往昔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