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幾十年的風雨和坎坷,無論是人生的巔峰還是失落時的低穀,一刻也沒有忘記文學創作。半個多世紀的生活沉澱和人間蒼桑,為本人積累了無價的生活財富,雖曾發表、出版過一百多篇(部)文學和影視作品,但真正揚揚數萬字的長篇小說為數不多,此書中愛情故事雖純屬虛構,但讀者讀後自然能領悟一些情感的真諦和真摯愛情的無窮力量!
在此書即將大功告成之際,恰遇我的摯友一位八零後的年輕企業家——包森焱先生,他一米八以上的個頭,身材魁武,慈眉善目,氣度非凡,實屬成大事者風範!當他得知本人長篇小說即將問世時,便主動熱情地對我說:“吳老師,您有何需求盡管吩附!”
我不敢冒味地開口求援,但包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對我介紹了一些他曾經捐助文化教育、養老事業、扶貧幫困的事例,以此打消我的顧慮。包總的大愛、慷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銘刻在我心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出生一個極度貧窮的農民家庭,是紅薯飯南瓜湯伴隨著他的童年。因經濟的原因,初中畢業就離開了學校。為了生活,他從打工開始,慢慢學習和積累社會知識,他人生的最初目標就是要“過上好日子”!後來開始打拚創業,憑著他的品德與實幹精神,事業蒸蒸日上,由幾個人的公司發展到後來幾百人的公司,由一個小公司發展到現在旗下五個公司,由原來的年產值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發展到現在的幾個億……
當事業有所成就時,他便立誌回報社會,關愛弱勢群體,無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從汶川地震到本土學校、敬老院、邊遠山區貧困兒童,他都沒有少出資出力,除了個別需要幫扶的重點對象重點幫扶外,他每年平均還向社會捐助善款上百萬元。
包總不但在資金上無私地回報社會,對其他方麵的需求,他也很關注,當得知司法部門需建立一個“未成年人觀護教育基地”時,不但出資出力建基地,還親自協助有關司法人員,對這些未成年人進行學習上、生活上的特別關懷和照顧……
包森焱先生不僅諸多方麵體現了大愛,就連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處處都能看到他的愛心舉止:
有時行車路遇肩挑背扛的商販老人,他也要幫著捎一段路,甚至在路邊擦一雙皮鞋也要多付報酬……凡在他公司工作的員工,無一不誇包總是好人,從夏天的防暑降溫到冬天的噓寒問暖,時刻關心著自己的員工。
這次當聽到本書出版時,他毫不猶豫地熱心相助,當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有人問及包森焱先生為啥致富後沒有忘記回報社會、關愛他人時,他很坦然地回答:“我就是想為社會提供點正能量,為八零後、九零後帶個頭,無論誰的事業小有成就時,一定不能忘記助人為樂、關愛他人,一定要把中華民族行善積德的傳統一代代薪火相傳!”
少年強則國強!我為我們祖國有象包森焱先生這樣的一代年輕企業家而感到無比自豪!
我們祖國的文藝百花園裏,有了這些企業家的熱情相助,將會更加繁榮昌盛、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