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江和一些人
柯 平
在本省的詩歌地理上,麗水是個多少有點奇怪的地方,地處浙西山區,經濟在全省或許處於中等稍弱的位置,文學創作卻反其道而行之,多年來一直不斷地有引人注目的詩人出現。在個人的理解中,這或許並不單單證明了古人所謂詩窮而後工仍然有其現實意義下的可能性,而跟當地厚重的曆史和地域文化應該有著更內在的聯係。無論是寶劍的堅韌或是瓷器的嬌柔,還是南明山古老的摩崖石刻和三岩寺繚繞的香煙,甚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民國省府的臨時駐紮,以及由麥格拉思神父率領的加拿大天主教團在當地長期的傳教活動,在麗水詩人詩裏都有秘密而清晰的回響,我曾經把他們寫作的姿勢與方向跟流過這座城市的甌江聯係在一起,同樣地涓涓滴滴,由小漸大,也同樣地氣象開闊,波瀾疊起。我固執地相信,隻要期之以時日,麗水詩人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如今呈現在我們麵前的這本詩集是他們心靈和藝術的最新展示,前有聞欣、江晨等二十世紀就已成名的,後有葉麗雋、流泉、樂思蜀、何山川、鬱芬等二十一世紀開端前後成名的,又有近年來鬱顏、葉琛、毛魏鬆、南歌、吳勇霞(丙方)等一批更年輕同時也相當有潛力的後起之秀。人數眾多,風格多樣,在技巧、語言、取材和敘述方式上,都有相當的閱讀衝擊力。首先敢於真實麵對自己在現實中的生存處境,態度溫和、情感真摯是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征;其次是詩風的簡約、樸實,寫的都是講人話的詩,感性和理性在作品裏都有較好的結合;再就是他們中極大多數人都受過高等教育,酷愛西方詩歌,但在最近幾年的作品裏,有明顯向傳統靠攏的跡象,顯示出良好的先鋒與古典的雙重品質。
判斷一個地方的文學創作是否繁榮,以主流觀點來看,一般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整體創作實力,包括思想深度和藝術創新能力;一個是每年在國內期刊報紙、文學選本、評論家筆下的出現頻率。與其他地區相比較,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麗水的表現都相當出色。整體感覺這是一些有自己明確方向的詩人,一直在向前走著,同時也不在乎行走速度的快慢,這樣的心境和處世態度,本身就是寫出優秀作品的前提。也許在他們看來,盡管時下商品經濟的浪潮和社會精神底線的鬆垮來勢凶猛,依然有文學的諾亞方舟可供暫避或拯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在滾滾紅塵中淺斟低吟,堅持寫詩,以脆薄的敏感和純潔的絕望撫慰麻木的神經,挽回日漸喪失意義的古老情感,不僅是一種個人行為,也是對社會道德的救贖。
這些年來,浙江詩歌的繁榮有目共睹,被外界認為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而麗水的詩人們同樣也走在浙江前列,創作勤奮,質量整齊,作風低調,盡管無意於一枝紅杏出牆來,卻依然是滿園春色關不住,讓人沒有理由不對它未來的發展懷有充分信心。記得著名評論家孟繁華曾在文章裏說過這樣一段話,大意為“豐厚的文化遺產和富庶的當下生活,一起構成了浙江的千古絕唱,它像神話一樣讓人沉迷和沉醉,像人間天堂一樣讓人神往和渴望。浙江是中國最富貴和華麗的所在,在這裏產生偉大的文化、文學和偉大的詩人和作家,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當然這隻是期望和祝福,更是鞭策,而如果有一天當預言真的變成現實,偉大詩人的隊列中,走在前麵的一位或幾位中有帶純正麗水口音的,應該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柯平,詩人、學者、自由作家、國家一級作家。浙江省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